此時大楚都城開封是世界上史無前例的不夜城,而開封夜市則是夜市的“鼻祖”,有“店鋪不可細數”之說。
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瓦舍勾欄,酒樓茶坊,笙歌不停,通宵達旦……
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開封街市的一角,在一個十字街口,左上方是香藥鋪“劉家上色沉檀楝香”右上方是說書攤、羊肉鋪、小吃攤、鮮花攤、酒店“孫羊正店”左下方是“解庫”(類似於當鋪右下方是旅店“久住王員外家”“香飲子”(飲料攤。
酒店“孫羊正店”大門兩邊的屋簷下各懸掛了兩盞紅紗梔子燈,地面立有三塊燈箱招牌,都說明了夜晚的營業之盛。
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麼繁華的地方並不是京城裡面,而是東水門,揚州門,虹橋這一路,說起來並不算城裡,只是城外的牆腳邊,不過就這都如此繁華了。
而其城內最著名的夜市馬行街夜市和州橋夜市,其中的繁華那就更不遑多讓了。
州橋夜市小吃應有盡有,價廉物美。根據時令節氣,煎炒、熬燉、蒸煮、涼拌,各具特色。
馬行街夜市比州橋夜市還要繁榮百倍,徹夜燃燒的燭油,燻得整條街巷連一隻蚊子都看不見,東華門外小吃店魏氏鮓鋪賣的東華鮓,還曾經作為御宴上的大菜,詩人梅堯臣也寫下了“客從都下來,遠遺東華鮓”的詩句。
不過其最熱鬧的地段,還是大相國寺一帶。
此時的相國寺就有點像是後世的萬達廣場一般,而且還是全國,乃至全球唯一的一個。
它是一座佔地540多畝的寺廟,有64個禪、律院,供養著1000多個和尚;寺院的中庭和西廊,還有個可以容納一萬多人的大廣場。
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十八、二十八這五天,大相國寺都要舉辦盛大的廟市。
要知道,這可是京城裡唯一的定期的百貨大集市,客人、商人都趕著它營業這一天買東賣西呢。
從大相國寺最外面的大三門進去,便是賣飛禽貓狗、珍禽異獸的地方,簡單點來說,就是寵物交易區。
再往裡走,靠近第二座三門的區域,賣的是“動用、雜物”。什麼意思?大概就是雜貨和一些寵物用品。
這想的真特麼周到,前面賣寵物,後邊就把寵物用品和雜貨送到眼前了,想不剁手都難,曹焱只想說這套路玩的真特麼溜。
過了第二座三門,就來到了寺廟的中庭。沒錯,就是號稱可以容納一萬人的大廣場。
而這裡面賣的東西,基本上就包涵了整個天下的物品了。
中庭裡賣東西的商家,都架設了名為“彩幕、露屋、義鋪”的店面,就像後世的地攤差不多,既有賣家用物品的:席子、屏風、帷幕,也有賣兵器比如弓箭的,還有賣食品比如時令果子、臘肉的。
穿過中庭,靠近彌勒殿,是書畫區,在這裡可以買到名家制作的書畫用具,比如趙文秀筆、潘谷墨。
這還有一家亂入的知名飲食店: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看看,連好手藝的修道之人都來做生意了。
穿過彌勒殿,看看兩邊走廊,賣的是女子的裝飾物,這些多是京城裡的尼姑們製作的:繡作(刺繡工藝品)、衣飾花朵、珠翠頭面、特髻冠子、幞頭帽子、黃金首飾……應有盡有。
還別說,製作繡品的尼姑可不少。寺廟南邊甚至專門出了條繡巷,住滿了製作刺繡品的尼姑。
而這裡最有名的還是和尚賣烤豬肉,你沒看錯,就是和尚烤的。
是一個叫惠明的和尚,他開門做生意的僧院叫做“燒朱院”,由於他的炙豬肉(烤豬肉)遠近聞名,人們就稱之為“燒豬院”。
這道士,和尚,尼姑,感情一個都沒閒著,全都利用上了啊!
在聽到這眾人說起這些事的時候,曹焱是猶如五雷封頂,天雷滾滾的,曹焱本來是想過去嚐嚐和尚烤豬肉的,奈何排隊的人太多,於是便放棄了。
最後就是資聖閣前的庭院了,這裡是書畫珍玩、書籍、香藥、土特產專區。
而資聖閣後邊的走廊,這裡到處是占卜的道士,給人算命批八字。。
出了相國寺,曹焱有點感慨,這一站式購物,大相國寺不愧是這個時代的霸主啊!
之後眾人沿著汴河大街,一路遊玩,賞燈,賞景到了後半夜這才盡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