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身著龍袍、腰繫玉帶、頭戴琥珀冠、脖子上還掛著一串琥珀念珠……”
總編辦公室的一群編輯,圍在總編江海的辦公桌旁。
江山擰著眉,狹著眼瞧著照片上乾屍……脖子上的一串珠子。
“你們再往這看,”一隻手指著桌上的一張照片:“盜墓賊就是見到這,才嚇得跑出去找公安的。”
《東方都市報》的定版會開到一半時,一位肩背帆布包的男同志闖了過來。
屁股還沒坐穩,又著急站了起來。
非得把這次出差的成果,展示給大家看。
曾億,年方三十,一事無成。
就差住房一件事了。
他是江總編為報社擴編新要來的記者。
小夥子腿腳勤快,腦子也跟的上。
目前為報社的外派記者,主打的就是一哪裡有不平哪有他的新聞採集者。
這一會,曾億指著一張考古隊提供的資料照片。
照片上是棺蓋開啟後最初的景象。
一具身著龍袍的乾屍,扭曲著怪異的臥姿。
“據考古隊的同志們說,只要見到墓主擺出這個姿勢,即便是沒穿龍袍,也能斷定他是皇室成員。”
“謝謝,”曾億接過了蔡文升遞來的一杯熱水:“可惜我來晚了沒見到,但盜墓的見到了,給他們嚇得連滾帶爬跑了出去。”
如今在內地,只要是能見到的古董都是真的。
這會還沒人造假,因為真的還賣不掉呢。
盜墓的就更少了,即使有賊心的也是衝著金子去的。
連玉器都不稀得看一眼,就更別提罐子了。
斷檔時期,古玩沒有市場。
盜墓這一行當也跟著凋零。
一切的一切,都在重新孵化中。
“噫,”榮斌嫌棄的看著照片:“這姿勢怎麼這麼彆扭呀。”
江海扒拉著桌上的照片:“這麼多黃金,還穿著龍袍,這次又是掘了誰的墳了?”
定版編輯寧花,一手一張照片:“真漂亮,這些都是娘娘們的吧。”
“這張是鳳冠,那張是鳳簪,”曾記者介紹道:“南城縣發現的這座墓,一個盜洞也沒有,開館就見寶……”
1979年底,江西南城縣的幾個村民,相約半夜去摸墳。
合力敲開棺蓋後,被主人的高難度動作給嚇住了。
胡亂抓了一把硬貨就跑。
這一跑,就直奔派出所去了。
他們一致決定,必須要把這一重大發現報告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