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事情,不如問瞿御史。”
韓孺子笑著搖頭,“必須是你。”
“陛下請說。”
“申大形這個名字你有印象嗎?”
“這是前宰相申明志的小兒子。”
韓孺子欣賞趙若素的就是這一點,此人不會對自己明明知道的事情加以掩飾,省去許多麻煩。
“南冠美呢?你肯定更瞭解。”
“這是南直勁的孫子,小時候就是有名的才子。”
還有一個名字,韓孺子低頭看了一眼,沒有問出來。
“這兩人是今年的狀元人選,朕看過他們的卷子,確實出類拔萃。”
趙若素嗯了一聲,知道皇帝的疑惑不在這裡。
韓孺子停頓片刻,繼續道:“朕納悶這兩人為何會在今年參加大比。”
“三年一選,應該是趕上了吧?”
韓孺子搖頭,“你熟悉朝廷的那套做法,朕所有感覺,朝中官員明顯分為兩派,各自支援一人成為狀元。申明志致仕、南直勁殉國,都是多年前的事情了,朝廷還記得他們,這是好事,可是熱情得像是在還債,就有些不同尋常了。”
韓孺子極少直接參與朝廷事務,冷眼旁觀,看得卻更準。
趙若素想了一會,“我與朝廷久已沒有往來,只能憑空猜測,陛下要聽嗎?”
“召你來,就是要聽你的‘憑空猜測’。”
“當年申明志致仕,進行得非常順利,南直勁插手其中,這個我是知道的。我猜申明志之所以自願交出相印,想必是從南直勁那裡得到過承諾。”
“給申家一個狀元?”
“申大形可有狀元之才?”
韓孺子尋思一會才道:“有。”
“那就是了,南直勁不會隨便許諾,必是瞭解其為人之後,才許以狀元。”
“既有此才,何必求託?”韓孺子問完之後笑著擺下手,表示不必回答。
有狀元之才的人不只一位,誰當狀元都有可能,而且申明志要的大概也不只是狀元,而是要讓兒子進入朝廷之後能夠一路順風。
“南直勁曾想一人承擔所有罪過,也是為了給孫子要一份前程?”
“還是那句話,南冠美若無狀元之才,南直勁絕不會強人所難。陛下覺得群臣各有支援,或許不是還債,而是拉攏,有因此大家隱約都能猜到,這兩人以後必定飛黃騰達。”
韓孺子覺得趙若素說得有道理,“那就怪了,申明志從南直勁那裡得到承諾,如今兩人的子孫卻同臺競技,必有一人失敗,幕後人是怎麼策劃的?”
“或許這恰恰說明沒有所謂的幕後人,兩子各憑實力參考,只是相關傳言比較多,使得朝中大臣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