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識過匈奴人多次發怒之後,東海王反而不怕了,當著右賢王的面侃侃而談,好像他上次混入匈奴營中只是為了打探軍情……
這一天的談判仍無結果,匈奴人反覆強調皇帝所面臨的危險,對自己的處境表現得不以為然,“早聽說江南水草豐美,我們大不了南下牧馬,匈奴人到哪都能活,皇帝可就未必了。”
“大楚皇帝到哪都是大楚皇帝,匈奴人到了江南,可就未必是匈奴人嘍。”東海王自己也不知道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傳譯過去之後,卻讓對面的匈奴人臉色一變。
他們懷念一望無際、可以盡情馳騁的大草原,聽人描述江南到處都是水澤,馬匹根本跑不開,一想到這樣的情景,匈奴人不寒而慄。
回到晉城,東海王信心十足地向皇帝擔保,頂多三天,匈奴就會服軟。
沒等到三天,當天夜裡,匈奴人突然發起了進攻。
好在晉城的楚軍從未鬆懈,百姓也沒閒著,充分利用這幾天時間,將城牆儘可能加固,即使防不住攻城器,也能擋住騎兵的衝擊。
匈奴人頗為狡猾,先是冒充使者,聲稱有急事要立即面見皇帝,等城門開啟,數十人一擁而入,佔據城門洞,將大門完全開啟。
更多的匈奴騎兵隨後趕到。
雙方在城門下展開激戰,匈奴人雖然佔有先機,後勁卻不足,只有兩三千人,再無後援,逐漸被楚軍擊退,倉皇逃走,丟下數十具屍體。
這次進攻莫名其妙,匈奴人不用全軍攻城,兵力只需超過五千,晉城也很難守住,可匈奴一方只動用了很少的兵力,也不持久,見勢頭不對,立刻就跑。
說是騷擾,又顯得過於認真。
晉城軍民緊張了一個晚上,將士們都沒睡覺,百姓又都遷到北城躲避。
一個時辰之後,匈奴派來幾名使者,聲稱剛才的攻城是個意外、是個誤會。
楚軍不再上當,拒絕給他們開啟城門。
次日清晨,喬萬夫獨自前來,終於解釋清楚前因後果。
攻城是右賢王的主意,他太憤怒了,以為能夠輕易攻破晉城,只要砍下皇帝的腦袋,誰拿他也沒辦法。
晉城沒有失守,皇帝的腦袋也還牢固,右賢王則要為自己的衝動付出代價。
喬萬夫帶來大單于的禮物——右賢王的腦袋被放在了地上。
在場眾人無不大驚,東海王膽戰心驚地湊過去辨認了一會,臉色蒼白地向皇帝點頭,“真是他。”
“大單于會委派新的使者,這一回,談判是真的了。”喬萬夫就此留在晉城,不用再回匈奴人那邊。
將近午時,十餘名新使者到來,其中的正使是金純忠。
金氏兄妹一直不被允許見皇帝,現在終於可以露面了。
談判仍由東海王負責,崔騰來回傳遞訊息。
大單于做出大幅讓步,遼東可以還給大楚,但是要留一條通道,讓匈奴大軍平安退回草原,雙方每年互贈的禮物減少一半,至於陳齊,根本不在談判內容裡,大單于對那股叛軍早就不在意了。
金純忠透露訊息,叛軍已經全軍覆沒,只剩少數頭領逃亡在外,對大楚不再構成威脅,對匈奴人也沒有任何幫助了。
在談判現場和皇帝住處之間來回奔波,崔騰樂此不疲,一次比一次高興,“哈哈,大單于又讓步了,陛下看人真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