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個體戶和民營企業也是不斷的冒出來。
計程車那麼掙錢,肯定也是會吸引更多的人進入。
以前的進入門檻比較高,動不動一輛車就要幾十萬元,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搞定。
但是現在有兩三萬塊的車也可以投入到計程車市場,門檻一下就大幅度下降。
到時候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業,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最關鍵的是羊城這邊確實是對計程車有比較大的需求,要不然李白雲也不會積極的籌集資金去擴大車隊規模。
“我明天親自去一趟深城,過去考察一下寶馬之光的情況。”
“如果真的可以作為計程車,我一定聽你的勸說。”
李白雲已經心動,準備親自去深城那邊看一看。
而李白雲這個計程車公司的老闆主動聯絡寶馬汽車,立馬就讓負責銷售的陳晨星意識到了機會。
這個年代,一輛車被充當計程車,可不是丟人的事情。
不像是後世,充當計程車、網約車的車型,很多人都不大願意買。
相反的,現在能夠充當計程車的車型,幾乎就是質量好的代名詞,要不然也沒有計程車公司敢去使用。
“師父,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可以把我們的寶馬之光推薦給各個城市的計程車公司,讓它成為新一代的計程車。”
“到時候只要把這個規模提升上來了,寶馬之光在各個城市的曝光率就上來了,這比什麼宣傳都要來的有效果。”
陳晨星雖然是銷售領域的負責人,但是關係到未來的一些重大決策,他肯定是要找江輝商量。
在正式場合,他都是叫江輝“廠長”,但是隻有兩個人的時候,那肯定就是叫“師父”了。
“把寶馬之光推廣成為計程車啊?”
江輝快速的衡量著這個提議的可行性。
計程車有什麼要求,華夏現在的計程車行業大概是什麼樣子,他還是有一定的瞭解。
甚至第一次來到深城的時候,看到各種計程車都是進口轎車,他就想要有朝一日改變這個局面。
沒想到陳晨星那麼快就跟自己提出這方面的建議了。
八九十年代,“面的”似乎確實是成為了華夏計程車市場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在國產轎車的售價沒有充分的下降,質量沒有提升上來的時候,“面的”還是非常有市場的。
計程車最根本的存在意義就是解決人們的出行需求。
有打車需求的人,並不都是有錢人。
如果打“面的”比打其他的計程車便宜很多,就算是乘坐體驗稍微差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關鍵的是這個年代的人很多時候出門都是大包拎小包,麵包車的裝載空間更大,有的時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優勢。
這個局面,一直要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才會出現比較大的改變。
也就是說,陳晨星的提議,完全可行。
讓“面的”提前出現,那是一個天大的商機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