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安來了興趣,虛心請教道:“崔院長,可否詳細說一說。”
崔熠院長看出齊安有些不明白,便詳細解釋道:“修真一途,大道唯艱,要想有所成就,則必須內外兼修!‘內’就是修為境界,影響著基礎能力屬性,比如力量、防禦、速度、靈巧、耐力、真元質量等等,這些主要是靠著功法修煉來提升。”
“與‘內’相對應的還有‘外’,‘外’即為武道境界。”崔熠院長看著齊安,如同教習授課一般,娓娓道來,“‘武道’兩個字,既有‘武’,又有‘道’,‘武’是指戰鬥技巧,包括你的武學招式和戰鬥智慧,‘道’是指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從天地萬物之中領悟的道理。”
頓了一頓,待齊安大致理解後,崔熠院長又接著說道:“相對於修為境界來講,武道境界更難提升,因為它不靠修煉,無法積累,只能從天地萬物中去尋找,有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寸進,也可能在一瞬之間就有所領悟。”
齊安將這些話咀嚼了數遍,若有所思,脫口問道:“是不是隻要在武道境界上達到圓融境,便可在巔峰武宗之時闖過天級生死巷?”
“不錯!”崔熠院長頷首答道,“當一個人的武學造詣達到一定程度,一舉一動都能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渾然天成,無缺無漏,幾無破綻可尋,這便是圓融之境,達到此一境界,就證明你在武道一途上已經算是入門了。”
齊安訝然道:“這才只能算是入門嗎?”
“入門已經是很難得了!”崔熠院長呵呵笑著,“老夫剛才還說過,武道境界比起修為境界更難提升,堪稱萬中無一!也就是說,在一萬個巔峰武宗裡面,可能才會出現一個領悟圓融境的天才,甚至就連絕大部分的凝氣修士都沒有領悟到圓融境,在武道上連門都沒有入,可想而知,達到圓融境有多麼艱難!”
見齊安似乎不信,崔熠院長又舉例說明道:“乾清學府創立至今已超過兩百年,累計招收學員近百萬名,但在巔峰武宗之時,能夠領悟到圓融境並闖過天級生死巷的,還不足百人,按此資料來看,難道不是萬中無一嗎?”
齊安仔細一想,的確是這麼回事,他才知道成就圓融境之艱難,於是便點了點頭,轉而問道:“圓融境之上還有什麼境界?”
崔熠院長回道:“老夫跟你一樣,在武道上也僅僅只是達到了圓融境的地步,所以瞭解不多,只知道圓融境之上為合一境,再往上,就不知道了。”
齊安好奇追問道:“合一境又有什麼說法?”
崔熠院長若有所思,待斟酌了一下用詞,方才答道:“據老夫所知,合一境不僅要求自身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還講求天人合一,即把自身與所處環境結合起來,與天地合為一體。”
對於這個解釋,齊安倒是懵懵懂懂地領悟到了大概意思,但是具體怎麼達到合一境,卻完全沒個譜。
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天地道理,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講明白的,需要自己去慢慢領悟,甚至每個人領悟出來的結果還可能不一樣,崔熠院長也只能給齊安提供一個大致的方向,具體應該怎麼做,就連他自己都沒搞明白,還在摸索求證中。
只不過與崔熠院長這一番長談,倒是令齊安茅塞頓開,關於內與外、修與武這兩方面的見聞和知識都增長了許多,甚至為他指明瞭今後的修煉方向,那就是修為境界與武道境界並重,內外兼修,缺一不可。
隨後崔熠院長又問起齊安為何會擁有如此恐怖的防禦力,結果當齊安如實以告,講明自己所修煉的功法乃是【金剛不壞】時,崔熠院長深深地皺起了眉頭,似乎對齊安選擇煉體功法頗為擔憂。
要知道,在現今的修真界中,煉體體系越來越沒落,缺陷也越來越明顯,導致原本就少的煉體功法,有很多都已失傳,高階的煉體功法更是鳳毛麟角,舉世難尋,即使是乾清學府的總院,估計也拿不出高階的煉體功法來,所以煉體修士很難晉升到高境界。
齊安想要在煉體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便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找到更高層次的煉體功法,以之繼續修煉;二是以莫大智慧自創出後續功法,這個更難,能做到的無一不是絕世之奇才。
如若這兩條都達不到,那齊安的修行路最多隻到煉神境便終止,以後再難有更大的作為。
崔熠院長便是因此而憂心,在他看來,齊安應該算是靠山分院有史以來天賦最強的學員,十三歲晉升先天,十六歲成為修士,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武道上踏出了關鍵的第一步,領悟到了圓融境的真諦,這絕對是一個前途無量的天才人物,誰知道他偏偏選擇了煉體的道路,這豈不是自毀前程?
崔熠院長差點忍不住想要勸告齊安,讓他棄掉煉體功法,重修煉氣一脈,雖然會因此而耗費不少時間,但總好過走上一條沒有未來的絕路。
但崔熠院長還在斟酌用詞,考慮該怎麼勸說齊安,無意中又想到,既然齊安在煉體功法的修煉上進境神速,興許他的天賦就在這方面,並且十六歲就能踏入武道第一境,顯然是有著遠超常人的大智慧,搞不好他以後就能夠自行創出後續的煉體功法。
於是乎,崔熠院長便打消了勸說的念頭,畢竟修行不易,幾年光陰的努力,不是說放棄就能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