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眼的光芒釋放,一個大型結構脫離超光速,出現在一個恆星系統內,這個結構正是共用同一個引力環的採集者叢集。
進入恆星系統的採集者們,當即擴散出雷達波,對目的地恆星系統內部環境進行一番掃描。
一圈圈的雷達波以光速擴散,在數小時的時間裡完成對恆星系統環境的掃描,把各天體的資訊反饋回採集者叢集。
“四體恆星系統,行星數量為八,氣態星球有兩顆……”
“物質丰度比預計的要高很多,看來這個恆星系統,大機率是兩個雙恆星,或者一個單恆星與三恆星,合併形成的。”
“後者可能性更高,雙恆星系統的恆星質量過大,不適合形成過多的行星。”
“優先搜尋衛星,這種低引力的星體,開採難度低,獲取資源也很快,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浪費。”
“已經選定好目標,距離我們當前距離大約有四光分。”
“出發!”
叢集率領者釋出指令,叢集整體以光速朝著距離它們四光分的目的地行進。
與亞光速航行不同,這種利用時空扭曲來實現的光速航行,並不會造成尺縮效應,外界正常過去了多少時間,採集者們同樣也流逝多少時間,透過時間(t)X速度(V)=路程(s)的公式,預先計劃好它們要航行的距離。
四分鐘後,採集者們抵達氣態巨星的一顆衛星近軌。
叢集朝著衛星投放下大量的肉塊狀生物體以及一個核聚變爐,投放出去的採集者們憑藉自身的柔軟性完成在衛星上的著陸,原地開始構建起蜂巢,然後依託那個核聚變爐組成物質迴圈網路,拆解和組合各種叢集所需要的化學物質。
衛星上開掘出深坑,並在裡面加註不易凝結的混合溶液,藉助液體壓強制造構建引力環所必須的液態金屬氫。
一座座生物火箭拔地而起,以液態甲烷等可燃物質作為燃料,運載著加工好的液態金屬氫及其他化學物質進入到宇宙中。
生物火箭在衛星近軌聚集並逐漸演化成八個大型肉塊,大型環裝結構在不斷漲縮的肉塊內孕育拼接,耗時五天構建出圓環雛形,預計最終完成的引力環,其規模會是採集者叢集當前所使用的引力環的四倍體積。
在環狀軌道完工的第七天,採集者們給予環內的粒子能量進行加速,耗時三天,粒子加速圓環縮水二分之一,形成引力環。
隨後,八個引力環排成一列,組成一個長條圓柱陣列,並以引力環為基礎,構建超光速機制。
以地球時間計算,花了大概十四天的時間,採集者們終於完成了構建任務,可以超光速的壓強巨構被它們構建出來。
不過,採集者們還沒來得及過多慶祝,它們便觀測到了來自恆星的亮度變化。
這種恆星的亮度變化,採集者們再熟悉不過,這是死神的鐮刀,是即將發生超新星爆發的前兆!夜夜中文
“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