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手頭上的事情,瑪文疲勞的摁壓了一下自己的腦門。
“呼,報告總算是寫完了。”
說著,把疊有一厘米厚的紙張放入辦公桌上的一個機器,那個形似驗鈔機的機器快速掃描起摺疊檔案。
在保持鬆懈神態中,瑪文不動聲色,神情自然地從抽屜中拿出一塊吊墜。
“沒有發光……”
這樣輕聲地呢喃,此刻的瑪文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放鬆下來——她知道,目前為止已經沒有那種無處不在的監視。
沒錯,她手中的東西正是能夠感知到生命場的部件,其原理並非多麼高大上,就是一小部分的感知細胞插上電極,接受到生命場,生物電必然會發生變化,變化之後,電極另一端的低功率燈泡就會發出微弱的光芒。
瑪文用鑰匙開啟了辦公桌一處上鎖的抽屜,取出了一臺機器。
“能夠知道您安然無事真是太好了,瑪文閣下,元首可是非常擔心您。”
這臺機器的那頭正是救援艦隊的艦隊司令。
此時,這個艦隊司令的面容上隱約間流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
他會有這種表現的原因在於這次的遠征救援,元首給他釋出的一條暗命令。
即,不惜一切代價,把瑪文爵士帶回母星,如有任務衝突,這道命令為最高優先項!
當然,這道命令很誇張,即便考慮到瑪文作為帝國科學界‘生物學權威’為原因,釋出這種命令仍然是有些牽強。
但假若是再加入另外的一個因素,元首的這個命令就變得合情合理——那就是瑪文的另一層身份,她是元首的親人。
這倒也算不上什麼說了就殺頭的帝國秘辛,只是很少有人提起,包括元首自己,這也就導致只有少數人知曉元首和一個帝國科學界泰山北斗之間有著這層關係。
嚴格意義上講,這次的殖民星事件,元首固然有著殖民地這個客觀因素,但也摻雜了不少主觀情緒在裡面。
但是瑪文沒那個功夫和艦隊司令寒暄,殖民地可不比身處在外太空的艦隊那樣安全,她直奔主題發起問話。
“博考爾,救援艦隊的容納空間足夠嗎?預計能容納下多少人?”
這是很明顯的問題,那是一個殖民地的人口,即便由於外太空的設施被摧毀,沒有辦法進行實際觀測,但瑪文也不會天真的認為救援艦隊能夠帶走所有人。
為什麼會這樣想?
理由很簡單,這個星球上的人口那可是需要至少兩座星港才能運走的數量,一支艦隊規模再怎麼龐大,能龐大到超過兩座星港?
如果是那樣,那麼又該怎麼進行定期維護?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所以在帝國第一到第三艦隊在數量上都沒有在實質上取得‘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