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只採集者開始了行動,它們選擇了一處較為平坦的淺水區,準備在這裡開始它們的挪移工程。
柔軟的觸手將小石子拾起,然後運到較為遙遠的地方放下,將高處的地方填平低處,沒有哪個採集者質疑這種行為的意義,它們相信著永續。
白駒過隙,大傻和採集者間的戰鬥宣告結束,參與到這個浩大工程的採集者數量逐漸增多。
關於沙子,採集者們會用自己分泌出的一種黏液,將沙子裹成團塊,然後帶走。
而大塊堅固的岩石,採集者們會拿著石塊敲鑿,當岩石的一處位置被敲鑿上千億次,再加上海水的滲透,大塊的岩石便會發生開裂,如果敲鑿下來的岩石還是太過龐大,採集者還會繼續敲鑿成更小塊,方便運輸。
不過,由於參與者數量上的增加,一些問題也開始變得明顯起來,那就是食物問題。
幹活的多了,吃飯的嘴也多了,高度集中在一起的採集者,造成了施工海域內的微生物數量急劇減少。
再加上,搬運沙子需要消耗的黏液,也會有一定程度而消耗。
永續它們不得不暫時暫停施工,先進行一次智慧體的組織,優先攻克這個難題。
在這次的智慧體探討中,採集者首次瞭解到‘分工’這個概念。
就好比人類首次開發出能夠頂替人力的蒸汽機,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技術創新,採集者也因為‘分工’完成了改革。
‘分工’帶來了工作的細分,掘岸造海工程的許多工作出現專門的採集者進行運作。
比如,開鑿大塊岩石的採集者組成團隊,隨著開鑿巖石數量的攀升,岩石的哪個部位脆弱,如何更快的鑿開岩石等知識將得到有效提升,並被採集者運用到工作中。
運輸任務有了專職,負責運輸的採集者排列成一條長長的‘傳送帶’,它們之間的間隔可以輕鬆用觸手勾搭到對方,可以實現極快的運送物體,並且,因為是排成一列,而不是密集在一處,海水中微生物數量也不會像施工現場那樣。
施工現場的食物問題仍然存在,不過,因為分工概念的出現,解決的方法也就有了,那就是專門成立一支捕撈隊,從事捕撈微生物,並加工成可運輸食物。
如此一來,施工的進度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呈現出加快的趨勢。
採集者們繁殖增加數量,新的施工區域得到拓展,如果此時有人能夠用上帝視角觀察,就會發現,海洋正在蠶食陸地。
捕撈隊由永續率領,倒不是它想給自己找個清閒的工作,事實上以採集者對至高意志的狂熱態度,參與施工才是它們最想要乾的活計。
永續之所以作為捕撈隊的率領者,是因為採集者裡就數它腦子最好使,它可以很容易的憑藉一些細節,推測出一片海域的微生物總體數量是多是少,讓捕撈隊的工作更順利一些,畢竟施工現場有那麼多需要食物的採集者。
“永續,這片海域的食物怎麼樣?”
“嗯……感覺有點少,不過周圍幾個海域的更少,食物密度非常低,今天就將就在這裡捕撈吧。”
“明白。”
就在捕撈隊準備一如往常的展開工作時,頻道內傳來了施工現場那邊的資訊。
“永續,這裡是新開闢的347號施工區域,我們這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