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佈的資訊不單單是關於細胞內部的知識,還有智慧體的構架,下中上三個層級的作用,被一一詳細說明。
“至高意志消失了,可是指令依舊存在,我們都清楚,那已經不再是促進我們進化的催化劑,而是阻礙我們前進必須要越過的障礙。”
“今天,我們就要在這個海洋平面上,找到一套彌補意志消失後的進化之路!。”
很快回過神的採集者們紛紛遵照永續的安排,開始組建智慧體。
智慧體存在著限制,不過那是速度限制,因為中繼站太多會造成資訊延時,進而導致整體思考速度的下降。
不過,永續已經想到了解決的方法,既然單個智慧體存在限制,那就不如組建多個智慧體,以單個智慧體作為單位,這樣就可以充分動員全部的採集者。
雖然延時仍舊存在,但至少比單純的直接連線要快上不少,而且,更多的採集者加入到對單個問題的思考行列,可以更快的找到問題的關鍵點。
“我們的目標是,從遺留指令的手裡拿到對基因的修改和調整的權利,聽明白了嗎?”
“明白!”
一個個由採集者組成的智慧體開始對基因這方面展開探討。
這次,永續沒有參與到討論之中,因為智慧體群的更上端需要一個稽核者,稽核智慧體探討出來的結論是否可行有效,是否符合實際。
這個職責太過重要,永續不認為除它以外的任何採集者能夠勝任這個職責,所以只能由它自己來當這個稽核者。
一條又一條的結論發到永續那裡,這些數量龐大到它每分每秒都能接收到,然而,令它感到失望的是,沒有一條結論是靠譜的。
說沒有受到打擊是不可能的,即便它一早就預料到。
不過永續沒有氣餒,它願意等,一天不行就兩天,兩天不行就四天,哪怕是等到世界末日,它也要找到那條擺脫遺留指令這個桎梏的新生之路。
時間一個晝夜一個晝夜的過去,正如猴子打字機那樣,本就智商不高的採集者們,終於提出了一個超越它們智慧的方案,儘管這看起來靠譜的方案和總體方案的數量比,連萬分之一都不到。
【透過在宏觀尺度上的調控,人為製造出可以對基因造成干涉的酶,模仿至高意志進行基因的剪下和架接,完成物種改造】
這是完全超出它們知識範圍的答案,然而它們卻提出來了,可以說是個奇蹟,而更幸運的是,永續敏銳辨認出了這個方案的切實有效性。
看起來這似乎是天方夜譚的事情,明明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又怎麼能做到提出這種方案?
然而,現實卻並不想紙面上的資料,宇宙的本質就是混沌,它把有序和無序巧妙地糅合到了一起,並且和諧共存著。
地球20世紀初的法國數學家波萊爾提出這樣的一個設想——讓無數多的猴子在無數多的打字機上隨機的打字,並持續無限久的時間,那麼在某個時候,它們必然會打出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
當然,他不是首個提出這種想法的人,波萊爾只能算是推廣者,第一個提出這種思想實驗的人是亞里士多德,即‘無數多的人員和無數多的時間能產生任何/所有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