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柳對糖豆笑了笑,可能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認知,不同的環境和經歷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但至少在此時此刻,他們堅持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啊,對就是對。
站在高位,他們不需要卑微。
白柳無意與黃鳳來改變看法,轉瞬便轉移話題:“糖豆,下週我要去滬城,你的課多嗎?如果可以請假,我們一起去,還有你姥姥。”
糖豆沒有去過滬城,非常感興趣,她算了一下。
“好像下週的課並不多,不過我們現在也沒有人請假,我需要找我爸爸,和學校說一下。”糖豆說著拍了一下腦袋,“哎呦,我發現上了大學以後,我也學會了不少東西,比如現在,我就知道我出面沒有爸爸出面好使。”
白柳很驚喜糖豆的成長,畢竟糖豆還不到十六歲,她的思想還不成熟,總要慢慢長大。
一週之後,白柳和糖豆帶著黃鳳來一起去滬城。
同行的還有很多人,包括趙梅和幾位劇組人員,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取景。
“我第一次拍攝民國電視劇,還有點慌,這幾天去問了不少老人家,畢竟我也沒有幾年的民國生活經歷。”趙梅開玩笑道,“我小時候對生活沒多少印象,後來記事後就建國了。”
在場的人都笑起來。
黃鳳來隨口道:“我是從民國走過來,不過我是普通人啊,東北和滬城也比不上,沒有多少的可比性。”
她和宋景雲以及呂平婉的成長經歷可不一樣,她在拔草餵豬的時候,宋景雲和呂平婉在學習外語,同人不同命。
“你們要是拍民國普通人的死活,或者拍拍九一八事變後我們東北人的生活,我還能說幾句。”黃鳳來說完又搖搖頭,“不過還是算了,要是拍這段故事,那就是打仗,性質不同。”
滬城是十里洋場,外面卻是民不聊生。
白柳看著外面燈紅酒綠,八十年代的滬城已經重新準備發展,曾經印刻在老一輩人的觀念裡,那些繁華依然在。
她在來之前問過宋景雲和呂平婉,他們對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有什麼印象,兩人不約而同搖頭。
“我們涉及民國的東西只有一部分,開篇從老爺子去世開始拍,兄弟反目成仇這段細緻一點。”白柳轉頭對趙梅說。
趙梅點頭:“我懂,不過我建議找一處滬城的小洋房拍攝,我們京城大多都是四合院,味道還是不同。”
“沒問題,小洋樓已經找好,到時候我們佈景結束就能開拍。”白柳想了想,補充一句,“我們要速度,也要質量。”
如果太差不好看,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關係到大家的獎金,我們肯定賣力拍攝。”趙梅看了看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之前電視劇大家都跟著賺了一大筆錢,就是為了錢,也會盡力而為。
利益最能捆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