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書畫坊買了一套文房四寶,潤哥兒正是苦讀的時候,少不了這個。
然後在巷子口李屠戶家裡又喇了二斤豬肉和二斤羊肉,還要了幾塊熟食。
待要進家門時,想了想有轉去了隔壁巷子口的吳家糕點鋪子,買了渾家和琛妹最喜歡吃的玉帶糕和雪花酥。
買完這些,王懿仁這才大包小包的進了家門。
一座一進到頭的院落,開啟院門,轉過東廂房的影壁,便是正屋前的院落了。
當院一株北方特有的大槐樹,樹下一套石桌石凳,槐樹很大,院子又小,一棵樹基本遮了大半個院子,確乃夏日乘涼的好去處。
王懿仁是膠州人,膠州臨海,夏日甚是涼爽,王懿仁一家最是受不住內陸的暑熱,當時為了這株遮陰的大樹,特意選了這座院子。
王懿仁剛才院子裡露了頭,一句俏生生的聲音便先傳了出來。
“爹爹回來了!”
隨後便是一個七八歲的小丫頭,梳了兩個小揪揪,一蹦一跳的從堂屋跑了出來。
然後便是東廂房裡一個半大小子探出了頭,小子早已開蒙,不敢再學妹妹那般跳脫,出了東廂房後,先是鄭重的行了父子禮,然後才上前幫父親拿東西。
“爹爹,你咋買了這麼多東西啊,哇,這是雪花酥,哈,還有玉帶糕。”
小丫頭不幫著拿東西,反而去翻起油紙包裡的糕點,一邊翻還一邊興奮的喊著。
見父親買了這麼東西,潤哥也高興,尤其是看到那套雨墨齋的文房四寶,眼睛更是挪不動了,不過卻沒有妹妹那樣誇張,還沒忘了接過父親肩上搭著的兩匹布。
院子裡的聲音,自然也驚動了這家的女主人,父子三人還沒收拾進門,一個三十多歲,身條高挑,穿著比甲的婦人便從堂屋走了出來。
見王懿仁一下子拎回家這麼多東西,一時也感到驚訝。
“陛下賞賜的?”
渾家知道王懿仁一早就去參加正旦大朝會了,因為家遠,王懿仁早上寅時中就出門了。
而他的渾家更是寅時初就起來給他熬了稀飯烙了大餅,一天都在外面站著,冬日天冷,肚子裡沒食可不成。
王懿仁的渾家是他們鄉里的一個周氏小地主的女兒,是王懿仁三十二歲那年中了秀才後娶的,比他小十歲還多。
當時老丈人本想著女婿能再接再厲來個連中三元,可沒成想這一等就是十好幾年,直到王懿仁四十五歲才登了科。
這些年,王懿仁一直堅持舉業,也沒有找個私塾或者縣衙裡的差事,一家人就靠著每月不多的廩粟過活,渾家也只能做些針線活貼補家用,有時候還得靠老丈人接濟,日子過得還是挺緊巴的。
好在這一切都有了一個好的結果,王懿仁時來運轉,去歲先是中了舉,今歲又中了進士,還進了京城人都羨慕的翰林院,一家人還搬來了京城。
而王懿仁的渾家回孃家時也不用再看姑嫂的臉色了,嘴上雖然不說,但自家的夫君有出息,渾家心裡還是很開心的。
當然最讓王周氏開心的是王懿仁中舉之後,有人投獻田產送美妾,王懿仁全給推了,這個態度讓他的渾家覺得自己沒有所託非人,這些年的苦沒有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