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穩了穩心神,覺得吳三桂作為知名歷史人物,命應該不錯,估計不會草草掛掉,讓他當先鋒似乎贏面要大一些。
另外,有吳三桂當先鋒,祖大壽應該不會棄外甥於不顧,偏做那長腿將軍吧。
“好,既然是祖帥的外甥,定是將門虎子,那便由此小將作為朕的先鋒吧。”
小將聞言,喜上眉梢,遂翻身下馬,跪拜領命。
朱由檢又交代了那小將幾句,小將聞言,連聲應是。
隨後,那吳三桂便點齊三千軍士,出中軍而去。
說是先鋒,因為朱由檢此次要以速度取勝,其實先鋒也就較中軍早了兩個時辰的時間。
當然,兩個時辰的時間,若是有不測,也足夠朱由檢預警撤退了。
隨後,中軍原地休整兩個時辰,而吳三桂則帶先鋒直撲聞陽堡。
聞陽堡是後金最靠近大明的一個小堡,僅為預警之用,僅有八旗軍三十餘人,另有五十包衣阿哈。
吳三桂為避免打草驚蛇,隱大隊騎兵於後,只派五十餘騎上前佯攻,以遮堡內軍士耳目,惑其判斷。
果不其然,堡內駐軍見明軍較少,一時不知明軍意圖,猶豫之間,明軍已進到堡前。
三十對五十,後金守軍覺得自己贏面很大,遂糾集兵士,準備出堡一戰。
剛開啟堡門,出堡列陣,便見有一明軍揮動旗幟。
隨後便聽馬蹄陣陣,舉目遠眺,便見煙塵滾滾,大隊人馬直衝聞陽堡而來。
後金守軍暗叫中計,顧不得回堡,便想奪路而逃,但此時後路已被那五十餘名明軍截斷。
前有阻攔,後有追擊,後金軍想也沒想,便向那五十餘明軍衝去,想拼死殺出一條血路來。
卻見那五十餘明軍,絲毫不慌,在一百戶官的指揮下,遂舉起手中一三眼之物。
那後金軍暗道不好,但此時馬已起步加速,調轉馬頭已是不易。
倉皇之間,便聽三聲“放!放!放!”
隨後三段劇烈聲響,戰場之上瞬間硝煙瀰漫。
待煙霧散去,那二十餘名後金士兵已是血肉模糊,浮屍一片。
見此慘狀,堡內剩餘的幾名後金士兵遂覺大勢已去,便開了堡門請降了。
“陛下此計甚妙啊,不費一兵一卒,便下一堡,陛下真乃神人也。”
首戰告捷,吳三桂大喜過望。
此前誘惑敵軍的那五十名軍士,是朱由檢從神機營挑選出來的,三眼火銃亦是工部精選,絕對保質保量。
而朱由檢組建這樣一支小分隊的目的,便是要詐取沿途小堡。
憑此計策,吳三桂又連下平洋橋堡、沙嶺堡、長寧堡等四個小堡,直到到達西平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