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對於在朝鮮抗擊侵略者,朱由檢還有一種不為人知的自豪感。
當駱思恭講到他隨軍渡過鴨綠江奔赴朝鮮的時候,朱由檢眼睛都溼潤了。
耳邊瞬間響起一首歌。
朱由檢滿含熱淚,提筆便在紙上寫下了那首歌的歌詞,當然是刪改過的。
而且朱由檢還藉著酒意,將其唱了出來。
一曲唱罷,駱思恭已是老淚縱橫。
兩次率領錦衣衛入朝平倭是駱老爺子一生最引以為傲的事,平日常與子孫說起,子孫雖聽其談,但共情之心卻是卻無僅有的。
特別是駱養性那小子,每當駱思恭講入朝平倭的事,總是一臉不以為然,經常挖苦老爺子。
駱養性經常當著老爺的面放言:要是自己參加入朝平倭寇的話,肯定就不是趕走倭寇那樣了事,必定追到倭寇本島,打得倭寇俯首稱臣才罷休。
把個老爺子氣的,從此以後,便很少在家裡講打倭寇的事了。
但是出於對駱養性的報復心理,老爺子閒著沒事便日日操練他的武藝。
而且經常拿他平倭的大話來揶揄他,說他趕不上倭寇大將小西行長武藝高強,把個駱養性操練的日日喊苦,但武藝卻真的練了出來。
在家裡找不到知音,而此時大明朝的皇帝陛下卻親自為他譜寫了一首曲子,還填了詞。
聽奮進之曲,見慷慨之詞,駱養性怎能不感動的涕淚橫流。
而且朱由檢還將他們入朝平倭的舉動上升到了保家衛國的高度,駱思恭雖然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情感。
但是聽罷一曲,駱思恭瞬間渾身戰慄,雞皮疙瘩起了一身,胸中似有豪氣噴薄而出,意欲立馬橫槍,再戰倭寇。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一曲唱罷,一老一少兩人一時相顧無言,任淚水滑過臉龐。
待等到駱思恭最後講到陳璘在朝鮮蔚山,將隨後一支日本軍隊擊潰遁逃之後,朱由檢終於抑制不住情緒大哭起來。
在三百多年後,同樣有一群中國人,他們不怕流血犧牲,堅持抗戰八年,將同樣一群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在三百多年後,同樣有一群中國人,在同樣的半島地區,他們為了保家衛國,保衛華夏兒女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以一己之力,硬抗十六個國家的聯軍,而且不落下風,打出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打出了華夏兒女的一世太平。
回想起那一幕幕慘烈的戰爭場面,回想起那一個個英雄事蹟,回想起上柑稜,回想起常津湖埋伏後便再也沒起來的英雄們,朱由檢很想對著駱思恭大聲說:
老爺子,在三百年後,我們華夏兒女沒有給老祖宗們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