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前,鄒怡在心裡演練過無數遍丁冬的模樣,想著她會是像付謙和多一點呢,還是像自己多一點呢?
她會是什麼性子?會不會討厭他們?
她最擔心的,還是二十多年的溝壑橫貫在他們之間,恐怕會把原本血濃於水的親情消磨得一點不剩,就算見面,他們恐怕也只會向陌生人一樣尷尬、沉默,相望無言。
但見到丁冬之後,她才發現這孩子一點都不怕生,性子也淡淡的,既斯文又大氣,舉止得體又生疏,像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慌亂一樣。
這讓她更是恐慌,懷疑她根本一點都不在乎身世的事情。
鄒怡還想,丁冬之所以會有這麼淡的性子,恐怕一定是經歷了不少磨難才養出來的。她若是開朗、或是冷漠,鄒怡都能理解,可她這樣一副處變不驚的模樣,卻是最讓鄒怡難受的。
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只是闊別二十餘年,在得知當初那個孩子如今還完好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鄒怡自己都不敢相信。
當初,他們也找過幾年,可杳無音訊,再加上溫成國的手段向來狠辣無情,所以他們儘管心痛,卻也不得不預設這孩子已經死去了的事實。
而今得知真相,又有誰能不動容?
缺失的親情今後尚能彌補,可空缺的二十多年,又該怎麼找回來?
一想到這裡,鄒怡就恨得牙癢癢。
當年溫家和付家因為在生意場上有些摩擦,又適逢鄒怡懷上二胎,待產之際溫成國就派人帶過狠話,說是一定讓付謙和後悔和他作對。
付家做生意其實向來低調求穩,不會招惹溫家這種手段不光彩的對手,但那時付家的資金鍊確實出了點問題,那個專案對付家而言幾乎可以說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如果沒有拿下,付家的家業估計也就完了。
而溫家當時正好也在競爭那個專案,對商界的人而言,和溫成國劃上關係的專案最好是敬而遠之,因此到了最後,便只剩溫家和付家兩家互相競爭,而最後,付家勝了。
溫成國則認為,付謙和是在故意給他下馬威,所以才會讓人帶話威脅付謙和。
付謙和自然也不敢大意,直接把鄒怡安置在了最保密的私人醫院進行生產,但千防萬防,最還是因為一朝疏忽被人把剛出生一個星期的小付詩雪偷走了。
孩子失蹤後,鄒怡的精神狀態極不穩定,整個付家的氣氛極為壓抑。
付謙和知道這件事和溫成國絕對脫不開干係,可又沒有證據,沒法定罪。付謙和質問過溫成國,對方當然死不承認,還出言嘲諷,說他們連自己的孩子都看不住。於是他們只能漫無目的地遍地尋找。
那段日子,只要電視上出現有關失蹤兒童的報道,一家人都會守著螢幕目不轉睛地看,生怕錯過了小女兒的一丁點訊息。手下的人但凡有一絲線索,付謙和都會親自趕過去看,就盼著有朝一日能夠把女兒找回來。
但數年過去了,女兒的線索依舊杳無音訊。
到後面,他們也只能認清現實,慢慢放棄,迴歸原本的生活。
只是鄒怡受此打擊,身子一度虛弱到臥床不起,時不時就握著付思諾的手無聲流淚。
彼時的付思諾也不過四五歲的光景,儘管還不算深諳世事,但也能夠理解妹妹失蹤對父母的打擊有多大,曾經他也眼巴巴地盼著妹妹出生,可後來,一切都重歸寂靜。他也恨,可因為年齡太小,他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