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所言極是,現今的每位王侯都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而且資歷足以服眾,倘若現在就讓王昊封侯,於禮不合,於法不合!”
禮部尚書出列,擺明車馬,明確表示不支援王昊封侯。
其餘儒家重臣見狀紛紛表態,意見空前統一。
一時間包括三公在內所有儒家代表都在反對,形勢對王昊而言極其不利。
“修復國運之功完全足以讓我封侯,但最重要的還是修為。”
王昊冷冷地看著面前這一幕,神色平靜。
“如果只看功勞人皇當初就能賜封我為王侯,但因為我修為的原因才耽擱下來,如今修為短板已被彌補,封侯勢在必行。”
他知道百官朝會殿的一幕其實只是走個過場,即便儒家重臣再反對也無法改變結果。
“資歷?莫非要等到半截身體入土了才能封侯?若以此為封侯標準,初代冠軍侯豈不是一個笑話?”
這時天乾王說話了。
他的聲音如天雷炸響,原本嘈雜的百官朝會殿頓時陷入寂靜。
“天乾王此言差矣,初代冠軍侯勇冠三軍,征戰蠻夷,成功打下了三府之地,鑄就如今我大漢版圖,最終封狼居胥戰功彪炳史冊,若非英年早逝,封王也綽綽有餘,莫非天乾王覺得王昊的功勞可以和初代冠軍侯相提並論嗎?”
一個氣質儒雅的中年男子開口,神態從容,波瀾不驚,他正是當朝太宰,主要負責打理朝政,天下儒生盡出自他的門下。
所以在三公中太宰的地位最高,也最受人敬重。
“我並非反對王昊封侯,他如此年紀就能突破到七星境日後必然可以封侯,只不過我覺得現在時機未到。”
太宰說話有理有據,讓人無法反駁。
“如果強行讓王昊封侯,勢必會引起朝野動盪,到時候人心不穩,國運也將受到衝擊,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太宰望向天武大帝,目光堅定,沒有絲毫躲閃之色。
他站在大義上反對王昊封侯,天武大帝自詡是千古一帝,那就絕不會跟天下大勢作對。
這一刻所有軍方代表都在惋惜,他們已經看到了結局,天乾王本是好意,抹去了王昊年紀對封侯的影響,但他卻忘了初代冠軍侯那是何等風采絕世,天底下又有誰敢跟其比肩,最重要一點在於王昊修復國運之功實屬絕密,不能洩露,這就導致其封侯的難度大了許多。
王昊不發一言,甚至連心境都不曾受到影響。
“不過倒也不是毫無希望,最近人皇一改先前的作風,頻頻問政,若他堅持此事終成定局。”
王昊思索,事實上他現在已經對能否封侯的興趣不大了,在實力面前,官職只是一個次要的東西,例如三位宗門領袖,他們並無軍功,可歸順之後必然會被封為親王。
“我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
天武大帝開口了,果然,他沒有因為太宰的話受到影響。
此話一出殿內沸騰,天武大帝一意孤行,已然不再是先前那個千古一帝了。
“人皇三思,人心不服國運動盪,於朝廷不利啊!”
儒家重臣群情激奮,更有甚者直接跪在地上,不斷叩首,以此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