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兩顆模樣不同的手榴彈,袁晨銘也有點搓牙花子了。
其中的一顆手榴彈,模樣規整,跟電視上看到的差不多,顯然是流水線下的大廠產物。
&n24手榴彈搞出來的。至於說哪個兵工廠造出來的,他偏向於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
手榴彈重約一斤半,手裡掂一掂也挺有分量的。威力肯定是有保障的,就看能不能扔到該去的地方,殺傷幾個小鬼子了。
可是另一顆手榴彈,就有點一言難盡了。
正規的木柄手榴彈是圓柱形彈體,與一個木柄結合。
而這顆手榴彈,彈體是個圓形,上面坑坑窪窪的,就像一張剛過了青春期的臉。
“這是小作坊生產的手榴彈吧。邊區造?”
“對,這是咱邊區自己造的手榴彈。雖然不如人家這個好,但畢竟咱自己能造。額們民兵一人都能發倆個,打小鬼子,好用。”
袁晨銘想起了關於八路軍早期邊區造手榴彈的描述。
用模具搞出來的鑄鐵彈頭,在裡面的空腔裝上黑火藥,後面安個木頭把子。
木頭把子用小手鑽鑽個孔洞,裡面裝上裹著好幾層厚紙鞭炮藥捻,再加個摩擦發火管,就是一顆邊區造手榴彈。
這樣的手榴彈,因為都是邊區老百姓三五人的小作坊生產。沒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各部件效能不一。
尤其是火藥問題。
扔出去的手榴彈因為黑火藥質量差裝藥也鬆鬆垮垮,爆炸威力參差不齊,有的手榴彈鐵鑄彈頭一炸兩半,有的甚至只崩飛一角露出一個窟窿。
更可怕的是,由於藥捻製作的延時導火索裡面存在空隙,發火時火星可能直接飛濺到導火索中段。使手榴彈剛一出手就發生爆炸,被稱之為“張手雷”。
想到這兒,他覺得手裡這顆手榴彈簡直就是個定時炸彈,簡直有立刻就將其丟擲去的想法。
當然,他還是剋制住了這種衝動。
並將這種存在的可能性,告訴了眼前這位民兵隊長。
“唉,額當是個什麼事呢!”
李平安呲開嘴笑了笑:“給額們手榴彈那個八路軍同志說過。讓額們一拉捻子就扔出去,都知道了。
東西好不好,主要看能不能殺鬼子,能殺小鬼子的就是好東西。
別管他炸幾瓣兒了,能炸死小鬼子就行。炸不死,額們大刀長矛衝上去,也要殺死這幫狗日的。”
袁晨銘明白了,邊區造手榴彈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好,用不用看似是兩種選擇,實則是沒的選擇。
這玩意兒總比大刀長矛強。
如果害怕一點風險,不拿著這個東西殺敵。那等鬼子的槍頂在胸膛上再後悔嗎?
想到這兒,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和平的生活來之不易,他之前竟然還有那樣的幻想,實在可笑。
與拿起武器跟侵略者拼命的鄉親們相比,他那點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志氣,更是可笑。
抿了抿嘴唇,袁晨銘頹然喪氣的告別了民兵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