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讓見劉敏手中拎著一把“柳葉刀”按在蕭太后脖子上,早就嚇得魂飛魄散。
韓德讓這個遼國的漢人文忠王,知道劉敏不是凡人;手中的手術刀只有輕輕一拉,那麼他的另一半遼國契丹族的巾幗英雄就會人頭落地。
韓德讓不能看著悲劇在自己眼前發生,他儘管是漢人可是蕭卓這個契丹主子對他不懶;而遼景宗耶律賢的兒子耶律隆緒早就已經呼喊自己父王了。
這樣的榮譽和待遇,韓德讓在中原王朝是得不到的;韓德讓是武將而中原王朝重視的是文臣,因此他只能處心積慮地為遼朝效力;也就是給蕭太后賣命,還有一點更重要,蕭太后是他的老婆。
韓德讓的漢名叫耶律隆運,契丹名叫興寧·堯哥。祖籍河北玉田,出生於遼代世侯大族。
唐朝末期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被契丹人俘虜到遼國為奴,但到了韓德讓父親韓匡嗣時;由於能征慣戰成為遼國一員不可多得的戰將。
韓德讓從小受到父親在遼國征戰的薰陶而成長得有勇有謀,為遼國立下赫赫戰功。
蕭太后賞識他,不僅以身相許;還讓韓德讓負責宮衛的安全成為“攝政王”撐起遼國發展的重任。
韓德讓不顧自己文忠王的身份,突然跪在劉敏跟前磕頭作揖道:“劉娘娘恩典,韓某人求您啦!千萬不要傷了我家皇太后!”
“讓哥哥不要慫蛋!”蕭綽突然強硬地斷喝韓德讓,足見這個女人剛毅的性格;可謂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變色。
蕭綽斷喝韓德讓一聲“慫蛋”的話,長長精神接著道:“為什麼給南朝女賤人下跪,起來起來快起來!”
蕭綽剛毅地說著,毫不畏懼道:“生死有命成敗在天,劉敏儘管做了南朝趙恆的夫人;可她連個名分也沒有足朝廷大臣對她的下賤!”
蕭綽這句話還真是敲在了鑼心,趙宋王朝致命的一個頑疾就是門閥制度和等級觀念。
竟管沒有魏晉南北朝時那種“上品無寒士,下品無世族”的寒磣,但門閥思維依舊銘刻在大臣們的觀念中;沒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想進入後宮可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然而宋真宗趙恆卻是一個奇葩皇上,民女劉敏更是一個奇葩女子;兩人的完美結合徹底打破了宋朝文人雅士的門第觀念。
門閥世家,起源於兩漢。門閥既有門第的意思又包含閥閱的內涵,門第指家族背景、地位貴賤,閥閱指家族功績、官曆等世代為官的名。
門望族皆為門閥,門閥也有其它別稱,如勢族、世家、衣冠、士族、世族、巨室等。
門閥歷史久遠,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晉國六卿(六卿即智氏、魏氏、趙氏、中行氏、範氏、韓氏),以及夏朝貴族廖氏。
東漢時期的累世公卿、經學世家,魏晉地主階層等豪強士族構成了門閥的前身。
曹魏時期,陳群力薦九品中正製為用人取才之制度,魏文帝曹丕允之;遂使得門閥取得政治特權。
西晉時期推出佔田制,進一步促進了門閥的發展;使得其取得經濟特權,逐漸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制度。
東晉時期,門閥制度達到鼎盛,一直延續到唐代才被依據個人能力考試的科舉制度所替代,但是門閥政治根深蒂固,只不過以一種更為完善的形式存在著;並沒有改變固有的屬性。
所謂門閥政治,指的是一種天下共治的方式;而掌權者為士族和皇帝,這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演變形式。
門閥政治來源於皇權政治,又逐漸迴歸於皇權政治;江左的東晉時期的門閥政治才是嚴格意義的門閥政治。
正所謂“流水的王朝,鐵打的門閥”,任何一個朝代的興衰更替,雖然對門閥士族有或大或小的影響,但是始終沒有動搖其根基,門閥還是那個門閥,只不過換個名字,換種方式來獲得其特權罷了。
東漢時期,察舉、徵辟是士人出仕的主要方式。
門生故吏一詞,想必童鞋們耳熟能詳,但其背後的政治關係卻不曾深探。
那些舉薦或者徵辟士人出仕的人稱為舉主或者府主,自然這些被舉、被闢的人就成為他們的門生故吏。
這是雙贏的買賣,門生故吏為了功名利祿,不惜甚至不惜諂附、賄賂當權者以求一官半職;而官僚集團也需要吸納門生故吏以此增強自己的政治力量。
遼國是從奴隸社會過度過來的,但門閥制度毫不遜色中原王朝;遼國境內的王族是姓耶律,後族姓蕭;只有耶律和蕭這兩個姓氏的人能做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