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疾呼一聲:“盧大人不好,火爺爺可能會死!”
劉敏說著有跑到火水牛跟前看了看,見他的呼吸有一陣沒一陣;更就驚慌失措地吶喊:“快送醫院……”
劉敏話沒說完,突然打住,尋思自己這是說的二十一世紀的話。
沒錯,劉敏說的是二十一世紀的話,他是長都醫院外科部的第一把刀;國家工程院最年輕的院士;自駕小車趕往岐陽縣醫院給一個癌症患者做腦瘤切除手術在高速公路上發生車禍,靈魂穿越到宋朝依附在七歲姑娘劉敏身上。
華夏民族從古到今就有醫生,不過古時候成為大夫和郎中;但無論是春秋戰國還是後來的隋唐五代,你想找醫院是能找到;可要想找那種有一定收容能力,並且有相應管理能力的大型綜合醫院是非常難的。
為什麼?因為根本就沒有啊!
扁鵲,華佗這些名醫他們行醫的地域很寬泛,今年在燕國,明年又到齊國;大後年說不定就去了秦國,這個病人看一會,那個病人看一會;從沒有說自己一直在某地開一個大買賣或者大醫院什麼的。
因為那時候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建立醫院的的制度或者說能力都是不存在的。
後來慢慢開始出現醫院藥房這樣的機構是在宋朝,為什麼宋朝會這麼特別呢?
因為宋朝社會經濟繁榮,科學技術進步;而且加上軍事需要還有政治需要,醫院就一個一個的開始開辦起來了。
但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並不是說今天軍事政治有需要;明天醫院就會開辦的,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宋代醫院其實是一種類似於福利院的機構叫三佛堂,一聽這個詞就知道它有慈善的意思了;後來又叫福田院。
裡面收容那些老人,患有疾病的人;還有乞丐啊什麼的算是官方的慈善機構。
北宋的京都汴梁最開始是有醫院性質的兩院醫館,城東頭一個城西頭也有一個。
到了宋仁宗的時又增添了南北兩院,也就是東西南北各有一個醫館。
這個醫館要說它的醫療水平有多高倒不好講,但是有一個特點就是它足夠大;每一間醫院都有50間房子而且每個房間不可能只是一兩個病人,肯定是病人非常的多。
好多社會上的鰥寡孤獨,沒有人管的乞丐這些人基本上生病了就弄到醫館這裡來;要不然病死在大街上多難看。
從這個角度講,醫館不太治病但福利成分高;真正的大醫生也不在這兒坐診。
那麼坐診的大夫什麼時候出現在這種醫館裡邊的呢?宋徽宗在位時候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了,當時他治下的各個城鎮千人以上的聚居地;都有給病人瞧病的醫官……
劉敏正為自己的失言而惶惑,盧成玉亟不可待道:“快把他們送三佛堂!”
“三佛堂!”劉敏驚呼一聲:“哪裡有三佛堂?”
“橡樹林!”盧成玉喊了一聲,看向盧旺道:“盧旺趕快和轎伕去稻田那邊把下官的轎子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