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功法一樣,人心中也有不同之器,或刀,或劍,或筆,甚至是花。”
說到這倒影遙指於昊手中書,道:“外物為基,法決為道,通心門,器得以具象。”
“好了,造化結束,你回去吧。”
見於昊還要開口問什麼,倒影消失,只有一個聲音在世界迴盪:“崖壁三拜,念道崖,即可離島,你要問之事離島便知。”
隨後於昊就感覺世界模糊歸於黑暗,浪濤拍岸的聲音響起,陣陣海風吹著於昊已經幹了的頭髮。
此時已經明月高懸,想是已過不短時日,月似天鏡,銀光灑下,照射在礁石盤坐的少年身上。
動動鼻子,於昊嗅到大海獨有的鹹腥,明白自己已經身處小島。
同七人一樣,於昊睜開雙眼,站起身環顧四周,他發現沙灘上老者依舊在那裡看著他,臉上掛有微笑。
對老者躬身抱拳體現應有的尊重,老者也點頭,朝袍一甩消失在沙灘。
於昊看著海崖,卻沒有立刻離島,而是細細觀察良久,自言自語道:“緣起嗎?”
說著少年就從懷中牛皮口袋裡,拿出那一個卷軸,誰知那捲軸才一拿出立刻散發出淡淡金光,沒等於昊反應,竟直接衝向於昊丹田,沒入少年身體,消失的無影無蹤。
於昊呆愣看著空無一物的手掌,五指僵硬微抓空氣,後慌張拉開衣服,摸摸肚子,發現腹部並無傷口,忙靜心打坐,查氣運流暢,心下稍定。
不到凝神期沒有神識,無法內視,於昊在不知道情況的狀態下,他不敢再拿出另外畫卷觀看,若是再有畫入體,事情恐怕會更糟。
況且,此事也不好借他人之手探查,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於昊在知道江湖殘酷後,給自己立的一條準則。
似乎沒有發覺什麼負面影響,他便將此事放在一邊,想著以後努力修煉到凝神期,在看看丹田中是個什麼情況,他怪事見多,再誇張的都經歷過,更何況此事。
於昊起身,打算離島,他按照倒影所說,對海崖拜了三下,口中唸了句道崖,眼前就畫面一轉到了一個溶洞內。
此地怪石嶙峋,石筍如林,諸多石筍上有人工鑿洞,洞裡則是放著夜明珠,好一副明珠迴廊的美景。
於昊雖喜歡佔小便宜,可他卻不會拿這明顯是有主的夜明珠,見某處亮光極盛,少年心想那裡莫不是出路,所以就沿著石鐘乳長廊,邊欣賞大自然的奇妙,邊向光亮最勝的地方走去。
到了盡頭,於昊就明白為何此地如此明亮,這裡乳石成環形,包裹著一塊空地,而每個環繞的鐘乳石上都有一個碩大光亮的夜明珠。
但世界美景總是有不完美的地方,攪亂這不完美的,是一張床和躺在上面大腹便便的胖子。
沒錯這張空地上放著一張床,看床的表面材料,都是最好的木材與綢緞。
床墊裡更是不知放了什麼,看著都異常的柔軟,就連目光都被那綿軟包裹,可以想象躺在上面是何等舒服。
由此可以看出躺在上面的那個胖子,一定是一個極其會享受的人,別的不說,就單單是睡覺這塊,於昊就沒有見過如此舒服的床。
或許正是因為這張床,此人才能在溶洞潮溼陰冷的環境下,睡得這般香甜,甚至還絲毫不顧及形象的敞開肚皮,彷彿一點也感覺不到溼冷。
於昊沒有辦法,看這架勢這個如前世彌勒佛的大胖子必然不是簡單人物,起碼正常人是不會在這裡睡覺的。
正因如此於昊沒有吵醒胖子,生怕得罪人,他只能在旁邊打坐起來等著胖子的甦醒。
心靜如水,於昊《道藏》浮現心間,少年發現這是一本功法。
可此功法卻沒有《引靈訣》那般長篇大論言說靈為何物,《道藏》簡明扼要的指出修煉經脈和修行訣竅,就像劍一般直指要害。
顯然《道藏》不是讓人明白如何修煉,而是讓人明白如何更好的修煉。
按照道藏所說的方法修煉,於昊發現《道藏》修煉路線是以周天為骨架,四周配以交錯縱橫的支脈,就像是長江的主水道與分流一樣,這樣無疑增加了修煉難度,可也增加了修行效率。
但這種修煉方式並不是像玄武拳加快靈氣流動速度,而是增加氣運一週的量,也就是每次周天吸靈總量會增多,於昊估摸著可能是原來的三倍左右。
練著練著少年也終於明白,為何說這功法是為人量身打造,因為每個人的經歷和體質都不同,那樣十五歲經脈定型之後所通達的經絡也自然不同,這樣適合人法門的經絡也就會不同。
當然也只有三大勢力有這樣神奇的道崖,能為人量身打造功法,江湖上的那些門派只能透過一些方法打通經脈後,才能修煉高深的功法。
但打通經脈耗費的時間和資源會大大增加,自然就爭不過三大勢力,畢竟三大勢力中每個人的功法都是最適合自己的,天然與人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計,這或許也是為何斷崖能歷經幾朝幾代都沒有覆滅的原因吧。
一夜的修煉,怎一個爽字了得,這速度於昊感覺也就比站樁時差了點,還不用休息,要是現在處於喬府大榕樹,他定會嘗試一番站樁修煉,看看那樣又會是怎樣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