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虛上前道:“劉錡駐守邠州,只有五千之數,征伐西夏,相公必會再派大軍。下官不才,願隨大軍前往邠州,協助劉錡,挫退西夏,確保北伐戰事的順利。”
王松眉頭一抬,李若虛果然是說出了他心中之事。
西夏曆經戰火,雖然已經是夕陽西下,元氣大傷,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境內幾十萬大軍,依然是虎視眈眈。還有察哥這樣的名將手握兵權,五千大軍徵夏,自然是兒戲了些。
不過,忠義軍向來是精兵路線,也不會有十萬八萬的軍士讓部下去揮霍。只要四五萬的大軍,攻其一路,怎麼也不會吃虧。
況且,劉錡歷史上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克強。這次,給他幾萬大軍,看他如何應對。
至於倒戈之嫌,若是他旗下的軍官都背叛了自己,那他也只有自認倒黴了。
即便劉錡要倒戈,他也有挽救的辦法。他部下雖然猛將如雲,但要獨擋一路,他寧願把寶壓在這劉錡身上。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王松點了點頭,沉聲道:“那這陝西之地,就要李公跑一趟了!”
馬擴欲言又止,輕輕搖了搖頭,閉上了嘴巴。
既然相公已經乾綱獨斷,他這個幕僚也只能俯首聽令了。
“從京兆府調一萬步軍,三千騎兵,五千輻兵,李彥仙帶兵北上邠州,會同劉錡。劉錡為徵夏元帥、經略使,李彥仙為副帥、經略副使,統帥馬軍,李若虛為渭州帥府參贊,軍中將領一律歸劉錡號令。”
李彥仙本就是陝西寧州人,在當地也是頗有名望,這次去,也是榮歸故里。寧州北進就是平夏城,李彥仙也有地勢熟知上的優勢。再加上他統帥馬軍,即便劉錡有所想法,也要顧及李彥仙的影響。
馬擴暗暗點頭,王松如此做法,已經是有了全盤考慮。看來自己是多心了。
王松繼續道:“我會修書一封給劉錡,讓他帶給他兄長劉錫。路到底怎麼選,就看他自己的了。”
馬擴驚道:“相公,京兆府三萬餘大軍,鳳翔府帶走了五千,劉錡已經帶走了五千,如今再帶走一萬八千人,京兆府可就只有五千之數。這萬一大宋朝廷派兵來攻,只怕京兆府危矣。”
曲端被殺,涇源軍作鳥獸散,許多人都投在了王鬆手下,京兆府也藉此招兵買馬,編練出了三萬多大軍。
延安府因為種家軍的存在,輕易就聚集起了上萬大軍,都在李世輔和種冽的麾下。
正如馬擴所說,京兆府雖然兵強馬壯,但一下子抽掉兩萬八千軍馬,這未免太多了些。
“我倒要看看,誰有這麼大的狗膽!”
王松冷冷道:“無論是吳玠,還是各路的英雄豪傑,誰要在這緊要關口攻打京兆府,本官一定讓他知道,後悔兩個字怎麼寫!”
屋裡眾人都是肅然。忠義軍如今名聲在外,誰要出么蛾子,也要仔細掂掂自己的分量。
“相公,劉錡出兵葫蘆河谷,只此一路,恐怕難平西夏。”
王松哈哈一笑。李若虛果然是大才,也懂得雙翼齊飛的道理。
“李公無憂!既然要打這滅國之戰,自然會斷其另外一條胳膊。”
兩翼齊飛,金人的挑釁,只有先放下,趁其不備,先滅了西夏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