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門口的衛士“傖啷”一聲,抽出刀來,攔在了王大節的身前。看他怒目圓睜的樣子,身上的打扮,卻是實實在在的漢家二郎。
“高同知,你是要留下在下嗎?”
王大節輕聲冷笑,轉過頭來,看著高座上的高甫,面色平靜,不慌不忙。
“王大節,你就不怕我把你拿了,面見沒藏知府,將你碎屍萬段嗎?”
高甫正襟危坐,面色陰冷,剛才的萎靡之態蕩然無存。
這些個宋人,動不動就仗勢欺人,實在讓人心中裡不爽。他們難道不知道,這裡是誰的一畝三分地嗎?
宋人的報紙他也看了,局勢也是一目瞭然。宋軍兵鋒正盛,勢不可當,若是要揮兵西夏,恐怕西夏抵擋不了多久。
他就是要打壓一下這些人的氣勢,讓他明白,誰是主,誰是客。若是賓主易位,哪裡還有半分談判的優勢。
“高同知,咱們打交道也不是一日兩日,王某若是怕死,就不會來了!”
王大節怒聲喝道:“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你乃堂堂華夏後裔,甘為異族驅馳,助紂為虐,在下深惡痛絕。請你快快動手,在下絕不皺眉頭一下!”
衛士怒目圓睜,上前把刀架在了王大節的脖子上,只等主人一聲令下,就要痛下殺手。
“王大節,你就不能說一句軟話嗎?”
高甫盯著王大節看了半天,見他絲毫不懼,不由得吐出一句話來,不知是自嘲還是讚賞。
“你的人多次滋擾鬧事,還不是被本官給保下來的。你多多少少,也該給本官一個面子吧。”
自從這報紙傳入西夏,年輕一代的漢人趨之若鶩,中華主義、民族主義、華夷之辨在西夏年輕漢人中蔓延,即便有些党項人也是心慕中華文明。
畢竟,相比只有存在不到百年,只有6000字的西夏文字,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詩詞歌賦之底蘊,無疑要強出太多。
學社、集會、各種小團體應運而生,只怕再過些日子,組織遊行,向官府示威,也是不可避免了。
一份小小的報紙,便可以蠱惑人心,這也讓他不得不感慨,這人心變化,可真是快啊。
“高同知,剛才是在下失禮了。在下只是實話實說,還望高同知未雨綢繆,不要錯過機會,後悔莫及。”
高甫揮揮手,漢人打扮的年輕衛士退下,插刀回鞘。
“王兄,請坐。”
高甫面色柔和了起來,對方既然已經給了臺階,自己就不必再糾纏這些微枝末節了。
“王兄,恕我直言,即便在下願意反正,可是在下一無軍權,二無私兵,又能做得了什麼?”
高甫微微笑道,眸子裡的精光一閃而逝。
“何況涼州城西有甘肅軍司,東有卓囉和南軍司,八萬大軍,恐怕不是易事!”
蘭州距離涼州五百餘里,宋軍即便要攻克和蘭州城隔河相望的卓囉和南軍司,恐怕也要費些時日,更不用說涼州城。
恐怕蘭州城的戰事一打響,甘肅軍司的
西夏援軍早已到達涼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