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這就是震天雷,我軍和金人能夠連番大戰數場,這震天雷可是起了不少的作用。他也是現在我軍戰場的主要武器之一。”
賈貴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拋物線,然後標上座標,繼續說道:
“震天雷在空中的飛行速度大約是每秒20米,按照45度拋物線扔的最遠,那麼50米的距離,震天雷應該要飛出70米左右,需要3.5米。而震天雷從點燃到爆炸的時間為6秒,考慮到風速的影響,一般在點燃引線後,數兩下就要扔出,否則,震天雷在飛行到一段距離的時候,就可能已經爆炸,根本起不了作用。”
“若是距離對方是30米……”
賈貴計算了一下,繼續說道:“那麼震天雷飛行的距離是42米,時間是2.1秒,可以數三下後再扔出。”
所有下面參加培訓的“講武堂”學員,數學物理是基本,因為所有火器的培訓,都要應用相當一部分的數學和物理知識。
李衛國舉了舉手,站起來問道:
“賈教官,我們在和敵方的戰鬥中發現震天雷在地上爆炸的時候,遠遠沒有在空中爆炸所產生的殺傷力大,這又是為什麼?”
賈貴點點頭,李衛國坐下。
“李衛國學員提的問題相當不錯!學員們,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若是震天雷落地之後爆炸,地面會更大的分散爆炸所引起的殺傷力,若是地面鬆軟或者是泥地,震天雷的爆炸力會更弱。若是在地面爆炸,彈片將會以圓環狀射出,彈片擊中敵軍的位置基本在腰部位置,殺傷力就會減弱不少。
“若是是在空中爆炸,因為沒有對面的分化,彈片的力量更加強大,殺傷的範圍也將大大增加。”
學員們認真地記著筆記,有些人仔細的翻看著手中的軍事教材,整個課堂上寂靜無聲。
作為“中華鋼鐵製作總司”火器製造車間的一名匠工,賈貴因為是讀書人出身,又在大宋軍器監的火器製作工坊有任職經歷,在被“聚賢館”招收,在“鋼鐵總司”任職兩年之後,幸運地擔任了“講武堂”的教官。
對賈貴來說,也許這一輩子最幸運的,就是能夠接受王松的言傳身教,一展所長,把所謂的這些“奇技淫巧”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
像他這樣,以前大宋軍器監的官員,如今不但在宣撫司的軍器司擔任要職,還在“講武堂”擔任教官的不在少數。
甚至有許多人,直接去了軍中,擔任軍隊的中高階軍官,也算是一種出路。
“學員們,上節課我們講了地圖的繪製,這一節我們來學習沙盤的製作。”
劉正,這位同樣的大宋舊吏,手拿粉筆,在黑板上開始寫下了“如何製作沙盤”的字樣。
“根據民間傳說,秦始皇在其陵墓中堆建了一個大型的地形模型。模型中有高山、丘陵、城池等,用水銀模擬江河、大海,用機械裝置使水銀流動迴圈,這應該是最早的沙盤,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劉正侃侃而談,下面的學員也是聽的津津有味。
“秦陵或許是傳說,但下面的則是有史書記載。《後漢書•馬援傳》:漢建武八年,光武帝征伐天水豪強隗囂,大將馬援“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光武帝頓有“虜在吾目中矣”之感,這便是是最早之沙盤作業。”
“所以,沙盤的功能就是復原當地地形,使河流、山谷盡顯,“虜在吾目中”,更好的伏擊和阻擊敵軍。”
同炮兵科的學員一樣,能夠繪製地圖和製作沙盤的學員,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繪製地圖、沙盤製作,學員們需要學習繪圖、垂直和水平比例、等高線等稍微高階一些的數學知識。
沙盤的製作,是在地圖的繪製上面完成的,劉正講的是津津有味,下面的學員們也聽的是全神貫注。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明白,這一期學習完,他們就要被派往燕雲之地,測量和繪測尺寸,至於其中的目的,就是製作沙盤,為大軍北進做準備。
“要製作一幅精準的沙盤,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1.設定沙盤框;2.做好模型;3.設定地形和建築物;4.做好檢查。那麼,如何樣設定沙盤框呢?首先,按要求大小做好沙盤外框結構,並釘上木板,然後在沙盤上鋪上4厘米厚的黃沙,將沙壓實,然後在需要放置地形模型的區域畫下適當大小的標記,以及相應文字。”
“大家一定要記住!”劉正道:
“建造沙盤,主若是堆制地貌,其方法是:選定最低等高線及有關地貌特徵點,並將其位置從地形圖上轉繪到沙面上,按垂直比例尺計算山頂、腰部、山腳等處的插籤高度,對照地形圖進行堆制。”
和賈貴、劉正不同,同樣擔任教官的趙師中,則是實實在在的河東流民,只不過因為他年紀小,讀過書,鐵廠創立時他就在,心靈手巧,加上經驗豐富,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講武堂”的軍事教官。
忠義軍實行嚴格的教、軍分離,軍校裡面學的只是基礎知識,戰場上則是由經驗豐富的軍官帶領。
剛一開始,趙師中還有些忐忑不安,幾堂課下來,他已經安下心來,熟悉的其中的節奏,變得自信起來。
“炮彈發射後,把炮膛中的火藥殘留物擦洗乾淨,一是安全,二就是降溫作用,一共是兩遍,絕對不能馬虎,也不能改變。若是有一點火星或者高溫,裝藥的時候就很可能發生爆炸!炮膛清洗乾淨後,把火藥絲綢包放入炮膛內,之後壓實,再放入炮彈,再壓實,之後軍官們,也就是你們,要用這個鐵針,在炮膛的後面小孔上穿刺放入引信,之後點火。你們要反覆操作,達到非常熟練,才可以出去教軍中的炮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