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將千員,謀士如雲!
這是王松看«三國演義»時最喜歡的一句話。那個時候,他對曹操有一種莫名的羨慕,再對比一下孫權部下的那些個猛男幕僚,他會經常感慨,劉皇叔太勢單力薄了!
年少時候的王松,很不喜歡劉備,總覺得他只會使手段,假哭,很為趙雲、馬超、魏延們不值。直到他歷經磨難,自己坐上了這個高位,關係到這麼多人的生死,方方面面,事無鉅細,他才明白了劉備的不易。
要在困境中時刻保持鬥志,談何容易,古今往來,豪傑英雄川流不息,又有幾人做到?
清末太平天國後期,石達開率領大軍離開天京,在大渡河被殺,太平天國最後的一絲希望也隨之破滅。
但造成石達開敗亡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
存亡之際,石達開心灰意冷,竟然想隱居山林,逃匿荒野,以慰心靈。一軍主帥,眾人的精神支柱和希望所在,竟是如此萎靡不振,部下自然是人心盡失,失望至極。
行軍途中,眾軍紛紛離他而去。在你死我亡、兇險無比的軍事、權力鬥爭中,沒有強大的精神支柱,又何以服眾,帶領眾人完成一個個政治、軍事目標?
這也就是石達開為什麼兵敗身死,得不到世人原諒的原因。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光一個百折不撓,試問這世間,又有幾人做到?
更不用說,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放在任何人身上,也得思量三分。
要知道,歷史上的“隆中對”時,劉備已經47歲了。以這樣的“高齡”,尚能自強不息,千古帝王,恐怕也只有漢高祖劉邦和劉備了。
王松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百折不撓,但弘毅寬厚,知人待士這兩點,他是一定要做到。
人人平等,誠以待人,博愛之心,便能贏得大多數將士的軍心。
“各位兄弟,大家辛苦了!”
王松滿意地看著下面的謀士和一眾將領,微微點了點頭。
“唯相公軍令是從!”
等王松坐下,眾人一起肅拜道。
“相公,我軍已經集結完畢,今夜可以渡過一半。明日一早士卒、輜重可以完全過河!”
“相公,現在已經有渡船200艘。到明日一早,可以達到400艘。一次可以運送士卒5000人,攜帶火炮上千門。”
翟二、嶽翻一起上前,向王松稟告道。
“相公,此次我軍騎兵一萬兩千騎,可謂傾巢而出。”
馬擴上前道。
“相公,此次我軍攜帶火炮1000門,其中重炮600門,小炮400門,彈藥無數。”
張學智和劉宏津抱拳肅拜道。
“相公,另外,我軍還有擲彈兵2000人,攜帶震天雷26萬顆,足夠步騎所用。”
馬擴抱拳站到一旁,王松點了點頭,對帳中嘖嘖稱讚、議論紛紛的幕僚將領擺了擺手,營中馬上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