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對夫妻眼看賈張氏對買房子的事,不像是隨便問問,不由心裡一喜。
祖輩傳下來的舊玩意倒是不缺買家,即便來看這些古董的人,給的價格都不太理想,但到底還是能一點點全賣掉。
可這套三進四合院,別說有人買,連問價格的人都沒有。
再次詢問賈張氏,是不是真的想買。
賈張氏一看,心裡就一喜。
看樣子,這兩人就是棒槌,急著出國,手裡的古董和這套四合院,不被壓價就怪了。
點頭確定之後,夫妻倆倒是想了個折中的辦法。
寫買賣合同,再請幾個鄰居,和附近有名的人簽字當見證人。
要是還不放心,去找居委會寫證明都行。
這年頭能出國的人,就沒幾個是普通人。
自然不缺關係。
而且人家都要出國了,賣掉京城的宅子,居委會也能理解。
這下反倒是賈張氏,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能輕易拿出2200塊錢的現金。
當年楚向前買下前門那套四合院,也只花了3000塊錢。
而且面積比這邊大了一倍多。
不過那是61年,當時證府還提倡居民自己購房,以減少住房短缺的巨大壓力。
可實際上,壓根沒幾個人願意花錢買。
絕大部分都是住分配的房子,每個月只需要上交2塊錢的房租給居委會。
但此時已經過去了17年,即便京城的房子還是不能買賣。
糧食等基礎物品的物價,也沒漲。
但光是看古玩,價格比當年貴了兩三倍,就知道有些東西還是漲價了。
當然,這個院子在這個時間段,2200塊錢絕對不貴。
七八年後的80年代中期,一個二進兩百平米的院子,沒五六千,甚至上萬把塊錢,根本賣不到。
而且這個四合院雖然不大,但在京城其實還是很難得的。
一來過去沒住普通人,就不需要買房後,還得和住戶們扯皮,把人清理走。
二來,一直都是用做辦公場地。
所以儲存的才會這麼完好。
也能政策剛出來,就第一批搬走,把房子還給了這夫妻倆。
三來,對普通人來說,三百多平米的三進四合院,都夠住下十幾、二十口人家了。
再大,對賈家來說,就太空曠了。
賈張氏交了100塊錢的定金,看都不看那件乾隆景泰藍五彩瓷。
棒梗也因為看到奶奶是真的想買這套四合院,心裡同樣激動的很。
只是他想跟著賈張氏走,卻被韓春明一把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