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曾經的匈奴王庭如今已經變了一個樣。取代了連綿的牧帳,土地上多了一些房屋,外圍也豎起了柵欄,旗幟飄揚。
一隊騎軍自遠處而來,在原野之中賓士,掀起了煙塵。
大門緩緩開啟,一旁放羊的胡人都避了開來。
營帳核心,一群秦軍將領等候著。騎軍一路從營門走入了中心的屋所前,一路人沒有阻攔。
趙爽從馬上下來,一旁的匈奴馬奴小步過來牽走了馬。
趙爽看著,有些意外,卻見得房屋之前,一眾秦將穿戴整齊,拱手行禮。
“漢陽君!”
趙爽揮了揮手。
“不必多禮。”
從上郡至此,行軍數百里,風塵僕僕。趙爽看了一眼,周圍有著各種簡陋的作坊,作坊裡有秦人,也有胡人,生產著食物與工具。
房屋並不高大,看起來很是簡陋。趙爽走了進去,也僅僅是能夠遮風擋雨。
屋中擺著的巨大地圖,上面描繪著賀蘭山周圍的山勢。
趙爽走上前,坐在了主位。
“如今安西鎮軍擴編至多少人?”
“已有七萬餘。”
安西鎮軍鎮守北地、隴西,隨著地盤的擴大,需要更多的軍人鎮守。不過最為核心的還是那三萬重甲。
而要移民屯墾,那麼便少不了軍隊的護衛。尤其是一些偏僻但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位置,更是多為軍屯。
賀蘭山下的土地經黃河穿流,可通關隴河西各地,位置十分重要。又因為其地肥沃,可耕可牧,與河南地大部分草野不同,適宜遷居,可緩解關中越來越重的人口壓力。
秦軍分散各地,開墾屯荒。於地勢緊要處設立軍寨、關隘,防範匈奴。
只不過,相比於偌大的土地,此時人口還是太少了。屯墾之地,只能在秦軍的有效防禦範圍之內,等站穩腳跟,再逐步擴大。
“匈奴如何?”
“斥候來報,匈奴自敗退之後,將主力遷到了陰山之北,只留守了少許人在陰山之南的王庭。看樣子,他們似乎短時間內不會再南下。”
沒有了軍事壓力,那麼開墾的速度自然會加快。
“朝廷已經定下了方略,於此立城,號為典農,著令我軍,經略此地。另於各地設縣,安撫地方,綏靖胡羌。最終要將大軍擴至十萬,方能妥當。”
“諾!”
趙爽與一眾秦將商議了具體的方案與人手、物資配置,天已經晚了。
一眾秦將退了下去,最終只剩下了趙信等少數的屬臣。
賀蘭山下肥沃的草野是匈奴等部遊牧之地,如今依舊如此。只是匈奴北退,餘下的部落難以形成絕對的控制力。
“金城那邊如何?”
“依照主上的策略,於各地要隘派遣軍士,設立寨堡,屯墾移民,保護商路的安全,如今已完成大半。”
趙爽點了點頭。
“各地的糧倉如何?”
“金城倉已蓄滿,各地小倉多至八成,少至五成。”
這麼多年以來,趙爽一直在修築糧倉,籌集糧食。便在他的封地中,南鄭倉、庸城倉、金城倉等大倉外加隴西、北地、巴蜀、庸楚、河西等地的各小倉,如今已經形成了貫通東西的糧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