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吹遍了涇水沿岸,大片的良田金黃一片。
田壟旁,馬車將歇,御者從旁拿下了一個袋子,將裡面混雜著豆類的精飼料依次喂走了一路兩匹馬。
尉繚剛剛下了馬車,一路行來,伸展了一下軀體,看著御者的動作,問道。
“馱馬也要吃這麼好的飼料麼?”
那御者憨厚一笑。
“國尉大人,這兩匹不是馱馬,是剛從北地馬場過來兩匹上好的戰馬。”
尉繚出使秦國,言秦魏聯盟之事。只是,這事情是辦了下來,而他人也被留了下來。
秦王知其才略卓絕,任其為國尉。
“馱馬?”
尉繚剛剛瞥了一眼,見這兩匹馬體型矮小,以為是馱馬,細細一看,才發覺這兩匹馬筋骨不俗,馬蹄健壯。
“秦國的戰馬多是隴西之地的馬種,這是從匈奴那邊來的麼?”
“是從漢陽君的馬場過來的,今年剛剛送來的上好的五十匹戰馬。”
趙爽?
尉繚想起了那年在漳水岸邊,逼得他不得不跳河的男子。入秦這許久的日子,卻是沒有見到過他。
“既是戰馬,為何不發配軍中,卻做馱馬?”
那御者一笑,看向尉繚。他說著,手中的動作卻沒有停。
“國尉大人,誰不知道您受咱們大王信重。車府、監馬苑那邊的人也是看人下菜碟,一共十匹戰馬留了下來,這不就給您送來了兩匹。”
尉繚沒有想到,其中還有這麼些事情。他一笑,點了點頭,向著良田深處而去。
今歲春夏大旱,而後又是暴雨,這一旱一澇,再好的苗子也活不了。山東六國,都受災情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歉收了。
可秦國卻不一樣,今年不像是山東六國,需要靠倉儲中的存糧,才能勉強維持。
望著眼前作物大片成熟即將收割的景象,尉繚不得不感嘆,秦國的國力越發強盛了,已經漸漸有了一統天下之資。
即便不用倉儲中的存糧,也足以度過這個荒年。或許,還有著進項。
尉繚向前走著,與阡陌之間,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右丞相昌平君!
相比於趙爽,尉繚在秦國朝廷上與之抬頭不見低頭見,雖未有深交,也可說是熟識。
“昌平君!”
昌平君見到來者,似乎沒有想到會在這田野間遇到他,有些詫異。
“國尉來此何事?”
“來年秦欲對趙用兵,故而前來察看一番今歲關中收成如何?”
昌平君點了點頭。
“本相來此也是為了此事。今歲秦國各地的收糧情況雖不盡人意,可從各地奏報來看,餘糧支撐一場大戰還是可以的。”
說著,昌平君看向了尉繚,臉上露出了笑容。
“正要向先生討教,若是欲攻趙,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