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燕與項梁看向了昌平君,卻聽得他一言。
“李園禍國已久,你們動手太晚了。如今,秦軍已奪燕趙之地。楚國雖然是‘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的大國,可與如今的秦國相比,早已經不在一個級別了。”
“就算如此,我等也會戰至最後一卒,不會讓秦人得逞!”
項燕說著,目光中彷彿燃燒著炯炯火焰。
昌平君搖了搖頭。
“若真是硬拼,那麼楚國亡之不遠矣!”
“公子的意思是?”
“燕趙已定,秦軍不久之後必會再起兵戈,奪魏滅楚。可楚是大國,秦軍要奪之不易,必然會盡出精銳。”
項燕點了點頭。事實上,在秦國滅趙奪燕的戰爭中,他們深刻見識到了秦軍的精銳,也意識到了秦軍接下來必定會專向楚國。
而此時的楚國,未必抵擋得了。
“秦王親政之後,在軍中培養嫡系。如王翦、李信、蒙武、王賁等將,隨著秦國滅趙吞燕,所統帥的精銳兵馬,已經將至二十萬。若是能將這二十萬兵馬一網打盡,那麼對於秦國來說,有著致命的危機。”
“這……”
項燕與項梁都有些不解,昌平君話中深意。
“趙爽!”
事實上,項燕之所以前來,便是因為感受到了危險。而危險的一部分,便是因為這位漢陽君在燕趙大肆修築糧倉,新建舟車,抽調糧草南下。
“秦王親政之後,重用法家之人,行郡縣而抑分封。秦國的世族如今雖然安穩,可一旦那二十萬精銳的嫡系兵馬全軍覆沒,他們必然會生出平時不會有的野心。趙爽手握重兵,合隴西、北地、太原、漢中、南郡、關中等地,世族一系的軍隊超過二十萬。這些兵馬雖然分散在各處,平時並不起眼,可在關鍵時候,卻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昌平君目光幽深,話語之中帶著幾分森冷之意。
“倒時擺在秦王面前,只有兩個選擇。用之,君臣見疑;不用,關中空虛。再有,安西鎮軍奪匈奴之地,戍邊屯田久矣。一動,匈奴必然再次南下。秦國邊境擾動,國中大虛,內憂外患,於楚國而言,乃是良機。”
項梁倒吸了一口冷氣,如果真的能夠實現,楚國便可再興。甚至有機會,取代秦國。
“可要做到這些,怕是不易。”
怎麼將這二十萬嫡系軍隊騙到楚地,又如何將他們消滅?
這兩個大問題背後,則是一個個複雜的小問題。千絲萬縷,難有頭緒。
項燕看向了昌平君,他知道,要解決這兩個大問題,必然需要昌平君的幫助。甚至,只有他能夠做到。
項燕深吸了一口氣,做了一個決定,行了大禮。
“項氏一族願聽從公子之令,以效興楚之大計。”
項梁看在眼裡,他不明白,只見一面,自己的父親為何就做出了這麼一個決定?在他看來,這太冒險了。
萬一傳到楚王的耳中,他會怎麼想,項氏一族又該如何?
“要做到此事自然不易。列國之間,需要韓魏楚三國之人配合;江湖之上,農家、燕墨等勢力也不能少。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取得一個勢力的幫助。”
“公子說的是?”
“流沙!”
昌平君沉聲一語,話語之中泛著殺意。
“合列國之心,集諸子百家之力,以削弱秦國。”
昌平君看著遠方,有句話沒有說出來。
便是最後秦國還是一統天下,可不安的種子已經種下,也休想安穩地統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