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由於孝端太后千秋宴,四國來賀,小族來朝,東臨國皇都明顯出現許多的生面孔。
一開始,只是一些普通百姓家的女兒失蹤。
這時代,人命如草芥,女子地位不高,平民女子更是不受重視,自己家中女兒失蹤,也只是報了個官,就各自為生計操持忙活去了。
古代資訊滯後,通訊不發達,人口失蹤是常有的事情,特別是女子,被人拐賣多是賣到青樓妓院這種下九流的地方去。平民百姓家中沒有大量金錢和精力可以去尋找,傷心一陣也就過去了。
有一句話,叫做民不舉官不究。
百姓不接著追究,官府的態度自然懈怠懶漫。
所以,這段時間,京城裡悄無聲息地失蹤了一些少女,卻沒有在各國使臣進京恭賀孝端太后千秋宴的這個節骨眼上,引起特別大的波瀾。
直到某天,英親王家的明珠郡主失蹤了,這才引起了軒然大波!
普通的人口失蹤案不歸刑部管理。
但,一個親王之女,上過皇室玉碟的郡主,她的失蹤,已經不是普通的人口失蹤案,關乎著整個東臨國皇室的顏面。
英親王這一脈一向忠君愛國,英親王手握兵權,常年鎮守邊關,兒子眾多,女兒卻只有一個,向先帝請封時,特意給自己唯一的女兒請了一個明珠郡主的封號,可見對這個女兒的疼愛。
明珠郡主的下落不明,震動了皇族與京官。
英親王妃哭倒在金鑾殿上,暈倒前嘴裡還不停地求皇上做主,一定要替她找到愛女明珠郡主。
金鑾殿上歷來就沒有女人上殿的先例,但是英親王妃愛女明珠郡主失蹤,哭得昏天黑地的模樣,眾臣有目共睹,就算是再古板頑固的保守派宗親,也不忍心揪住此事不放,斥責為了愛女明珠郡主而悲傷傷神的英親王妃。
誰都知道,明珠郡主恐怕凶多吉少,性命攸關。
就算沒有傷及性命,明珠郡主被安全找了回來,失蹤多天的明珠郡主的清譽也沒有了!
將來也難以婚嫁,沒有哪個世家貴族或者皇親國戚,願意迎娶名聲有瑕疵的女子做當家主母,哪怕對方是親王之女,皇室郡主!
正是因為此顧忌,在明珠郡主都失蹤了三日過後,英親王府自己暗中查訪遍尋不得,心焦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向皇室求助,讓皇城軍以及皇室暗衛幫忙尋找明珠郡主的下落。
英親王妃被婢女攙扶下去,沒有了女人的哭啼陳情聲,金鑾殿上重新恢復莊嚴肅靜,容貌俊美的年輕帝王,一襲明黃色龍袍,冷著面孔負手而立,狹長鳳眸掃過眾臣,開口道:“太后千秋宴在即,明珠郡主卻下落不明,朕給你們七日時間,七日之內必須找回明珠郡主。”
沒說活的死的。
英親王府過了三天才上報,三天對於一個從小養尊處優,手無縛雞之力的皇室嬌嬌女的王府小郡主來說,變數可太多了。
這三天中間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英親王府瞞而不報,自己得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帝驚瀾也不是什麼暴君,自然不可能說出找不到人提頭來見這種話來。
只給出一個必須的時限。
眾臣齊聲應是,“吾等定然全力尋找明珠郡主下落!”
這時,刑部尚書手執玉笏出列,挺直了背脊,不疾不徐地開口道:“啟稟皇上,刑部侍郎蘇大人年紀輕輕,處理起一些刑部的陳年舊案起來,卻得心應手,如魚得水,可以稱得上是屢破奇案,臣舉薦由蘇大人來主理明珠郡主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