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自己過於傷神勞懷,讓遠在江南的小高擔憂。
官家趙佶,再一次輕輕地拍了拍這封書信,彷彿像是輕輕地拍打在高璋的肩頭,勉勵他,又是在讚賞他。
這才抄起了筆,開始揮毫潑墨,他要寫下一封書信,連同那幅自己嘔心泣血先臨摹,後創作的畫一起送往江南。
送到小高的手中,讓他明白,為師明白你的這片心意。
而且為師也已經遵照你的想法去做了,另外,為師希望你能夠拿出信心和勇氣,承擔起那平定江南朱氏父子之亂的重擔。
哪怕是你會失敗也沒有關係,畢竟你還年輕,第一次上戰場。
總而言之,為師肯定會是你最堅強的後盾,好好打,慢慢打。
只要等你平定了此番江南之亂,為師也才好給你加官晉爵。
讓你在並不久遠的將來,為朝廷和師尊,承擔起更多,更大的重任。
雖然已經累得不輕,可是官家卻仍舊振奮精神奮筆疾書,寫下了足足近千言的一封長信。
這才喚了那楊戩進入書房,將那已經把信封塞得滿滿當當的親筆書信,還有那個畫軸鄭重地交到了楊戩的手中。
“立刻遣人,送往小高手中,萬萬不可耽擱。”
“另外,你再去三衙走上一遭,讓高愛卿,調三千精騎星夜兼程,趕往兩浙路,務必要護得小高周全。”
聽得此言,楊戩趕緊恭敬地連聲答應。心裡邊卻暗暗咋舌。
大宋向來缺馬,騎兵更是極少,很難有成建制的騎兵,而且但凡是騎兵,多在邊鎮。
而在東京汴梁,僅僅只有一數目數不到一萬的精騎。
這一下子就拔出了近三分之一,為的就是保護高璋的安全。
這踏馬怕是皇子出巡,都沒有這等待遇吧?
看到那楊戩快步疾行離開之後,官家趙佶,終於如釋重負地倒靠在了榻上,終於放下了心中大石的他,這才安然地睡了過去。
#####
蔡京與童貫二人心情十分複雜地朝著宮外行去,將近宮門之時。
蔡京這才忍不住停下了腳步,朝著童貫開口相詢。
“童觀察,方才在垂拱殿中,你為何要附和那吳執中,舉薦高璋那小子……”
早就已經猜到多次欲言又止的蔡京會問這個問題的童貫,自然不可能告訴蔡京,因為高璋那小子,乃是官家唯一的衣缽弟子。
官家想要讓他建功立業的目的十分明確,咱家敢攔嗎?
不過童貫也早就編好了一個相當完美的理由。
“蔡相啊,你我能夠只受官家之訓誡,而還能夠安然於朝堂。”
“不得不說,高璋的那封八百里急遞功莫大焉……”
“他高珪璋如此大度,將犬子與汝六郎之功勳盡列於其上,使得你我免受那朱氏父子謀逆的池魚之殃。”
“咱家又焉能不作回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