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
長安開放宵禁。
到了晚上,城內依然熱鬧不減,甚至有著更勝白天的趨勢。
天色稍暗,一盞盞五彩斑斕的花燈,點綴著長安城,這座當世第一城市,被燈火照得通明,老遠便可看清楚,無比雄偉壯觀。
中秋佳節,以月圓兆人之團圓。
唐朝時還沒有月餅,賞月卻是保留節目,即使是城中紈絝子弟,也得在家裡用完膳之後,才能出門上街。
大家族規矩、禮數多,尤為嚴格!
房遺愛和蘇珊,今夜也要回城中,和家人一起用膳、賞月。
他們夫妻出發之時,莊上張燈結綵,早已熱鬧了起來。
農戶們沒那麼多講究,晚上吃頓好的,房家莊百姓家中也富了。之後,一家老少一起出了門了,往學校方向而去,湊個熱鬧,反正在家也無事可做。
學校操場上,一盞盞花燈掛著,其上貼著一個小紙條,便是花燈的燈謎。
他們不是賺花燈錢的,燈謎自然沒有蓋著,由學校先生們來守關,一人守著幾個花燈,有學生的答出來了,便會有小禮品拿,多是一些筆墨紙硯。
連李綱、顏思魯三位先生,也參與了進來,坐在小椅子上,守著眼前幾盞花燈。
幾位當真是樂在其中。
房遺愛請三位進城過節,也被他們無情趕了出去。
燈謎是先生們出的,並不算特別難的,畢竟學生才讀書半年,太高深的燈謎,也猜不出來,容易打擊他們積極性。
當然。
莊上農戶也能參與,恐怕答對機會渺茫。
房遺愛和蘇珊,帶著巧兒、小環兩個丫鬟,乘馬車回了長安……
街上節日的氣氛,伴隨著夜色,漸漸地變濃著,他們剛一靠近城門,便感受到了城中的喧囂。
長久進行宵禁的百姓,一下子解除了,人顯得十分的激動,一時間都湧到了街上。
但是,這不過只是個開始。
最熱鬧的時刻,得稍微晚一些,要等晚飯之後!
城門,排了許久的隊,馬車才駛入長安,一路往房府而去。
路過東市……
見街道兩邊,都擺滿了小攤位,多是些賣吃食的、把玩的小掛件之類的,多是些有手藝的窮人家,趁著夜裡不能下地幹活,做些東西到街上售賣,賺些錢補貼家用。
雜耍、賣藝的到處都是……
街道上,各家的花燈連成一串,如同一條蜿蜒曲折的火龍,將城內照得燈火通明。
攤主、小販的吆喝聲,街頭賣藝者熱情招呼著,一段精彩的表演接觸,觀眾們拍手叫好,舞龍的武師,一路敲鑼打鼓地走過……
秦樓楚館亦是張燈結綵,客官們進進出出,門口姑娘賣力地招攬客人,其內傳出古韻歌聲,多為往年有名的中秋詞,很是熱鬧。
中秋夜出來的,自當以玩鬧為主,少有人會在中秋之夜,買布料綢緞糧食瓷器。
當然,也不乏一些店鋪,也會來湊個熱鬧,打點折扣什麼,總能吸引到客人的,倒也不會門可羅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