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裡面還有華幣存款十二萬六千三百零八元五角(126308.5,請問您今天要取多少?”工作人員看了存摺後耐心地回答。
林小泉一怔,沒想到外婆另外給自己留下了那麼多錢。她回過神後問:“今天全部取出來的話,銀行夠現金嗎?”
“不好意思,現在行裡的現金只剩十一萬。”
“那好吧,我取十一萬,謝謝!”小泉聽了後慶幸還好,起碼能取絕大部分,今天真的是意外的驚喜,同時心裡深深地懷念起外婆。
林小泉在銀行裡“全副武裝”戴好鴨舌帽和口罩後,出門騎上腳踏車便繼續往農批市場趕去。在轉過彎後,小泉騎車的速度慢了下來,把一隻手伸進布袋裡,把裡面十萬一捆的現金轉移進桃源空間後,只留下一萬現金在布袋裡,準備待會在農批市場採購用。
待林小泉氣喘吁吁趕到農批市場時,天色從正午的灰濛濛轉變成了傍晚的潑墨色,如同暴風雨來臨前那般。小泉直接在空曠的過道里騎著腳踏車,待趕到生活日用品區域,她找了一會兒終於找到一家開著門的商鋪,她趕忙上前問老闆還有沒有蠟燭和打火機火柴賣。
店鋪老闆是一對中年夫婦,他們警惕地回:要找一下看看有沒有貨,就算有,現在也賣很貴。
“沒關係,現在這個時候肯定要貴點。”小泉生怕他們不肯出售,趕緊打感情牌:“我是省城農業大學的學生,今年寒假學校有事就沒回家過年,留校了。現在這樣停電,晚上宿舍也只供電半小時給我們洗漱用,我一個人待在黑乎乎的宿舍實在又害怕又不方便。如果你們有貨,就算貴點也可以,我也願意買。”
“行!我們家也有個孩子在省城農業大學,去年剛上大一,剛放寒假的時候就回來了。看在你和我家孩子都是同學的份上,我也不漫天要價。”中年婦女聽到小泉同樣也是位學生,年節獨自一人留在學校,就心軟了,邊說邊從隱蔽處拿出一包包裝好的蠟燭,指著說:“這種普通家用應急照明的白色蠟燭有兩個大小,都是一包一共100根。”
“大號的大概能用多久?”小泉請教道。
“大號的蠟燭大概長約17厘米,直徑粗大約5厘米,燃燒時長約60小時,你要的話一包1000元。”
中年婦女怕林小泉誤會趕緊加上解釋:“停電後我們去打聽過,現在要進貨價格都很高,而且貨源還不穩定,所以真的沒賺你什麼錢了。”
“阿姨,謝謝!沒關係,我想要多一些,還要再要一些火柴和打火機。”小泉感激地回店主。
最後小泉總共花了六千多元,將近七千元,把店鋪裡蠟燭的存貨買走了三分之二,基本都是大號蠟燭,也另外買了一些細一些短一些便攜的小號,火柴和打火機也要了不少,店主還額外贈送了幾個造型不一的燭臺給她,方便她在宿舍插蠟燭使用。
至於手電筒,小泉認真考慮過,現在電量能源稀缺,電池價格估計也水漲船高,用電的工具顯得雞肋。也許就像學生會那張倡導書上說的,以後人們要學會去適應這些改變,尤其是生活方式上的。所以小泉並不打算花錢囤手電筒和電池。
再加上,桃源空間裡有幾個以前老宅留下來的手電筒,和一些電池,實在需要應急使用,估計也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