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遊健太下了第一堂課回到辦公室的時候,看見田中老師正眉頭緊鎖。
“怎麼了,田中老師?”小鳥遊建太疑惑的問,“你剛剛不是去B班小測了嗎?結果如何?”
“結果……”田中老師抬頭看了眼小鳥遊,目光迷離,彷彿剛剛見識了什麼不可名狀的恐怖,所以一時間理智掉線了一樣。
這讓小鳥遊健太倍感奇怪,於是他追問道:“那個桐生君,表現如何?”
“他……”田中老師推了推老花鏡,畢竟他快到退休年齡了,是學校最老的老師,“他用微積分來解我出的題目。”
和馬上輩子學的高中數學,本來就是把許多微積分的知識點給拆散了扔進各種解題思路里,只是沒有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罷了。
更何況和馬讀完了大學,正兒八經的學了兩年高等數學。
所以看到可以運用高數知識的題目,習慣性的就用了。
數學這東西,就和騎腳踏車一樣,真正理解了之後,就很難徹底的忘記,就算暫時忘了,想一想很快就會想起來。
小鳥遊健太雖然是英語老師,但是平時大家一個辦公室辦公,田中老師還在他隔壁桌,所以耳濡目染也瞭解一些數學方面的教學內容,一聽這話嚇一跳。
雖然1980年日本還沒有開始推行寬鬆教育,但是依然有很多內容不會在學校的正常教學中涉及。
這是日本的升學制度決定的。
日本從高中開始就採用各校自己出題招考的方式,並且這個制度直接用到了大學的招生上。
學生根據想要報考的學校和學科不同,要準備的考試內容完全不一樣。
同樣是考法學院,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考的內容就有很大區別。
像慶應義塾大學這種私立名校,甚至要求考綜合政策學部的學生當場根據題目寫策論。
所以就算是在沒有推行寬鬆教育的1980年,日本高中的教育一般也只是教能讓學生從高中畢業程度的知識。
和後來的寬鬆世代最大的區別在於,寬鬆教育推行之後,大部分學校的百分制及格線,被放到了30分。
當然,還有一個區別就是,1980年的高中老師,在確定學生想考什麼大學之後,會負責開小灶,而各種以升學為主要目標的“升學校”則會組織高三學生參加全國性的模擬考,全面評估學生的學力並且針對性的指導——到了寬鬆世代,這些可都是補習班才會乾的事情,普通學校根本不幹。
在寬鬆世代你想接受這種教育,掏錢去補習班吧。
也幸好現在不在寬鬆世代,不然和馬根本沒錢去補習班,東京大學這種學校想都不要想。
總而言之,和馬這次小測上用到的微積分的內容,田中老師平時上課根本就沒教過。
“他在哪裡學的這些知識?”田中老師一臉茫然的問小鳥遊健太。
小鳥遊兩手一攤:“補習班唄,也只有補習班能教他這些了,他總不可能是自學吧?”
其實來自前世記憶——當然沒有人會往這個方向想。
“他是真的準備考東京大學啊。”田中老師撓了撓頭,他這個年齡早就開始謝頂了,現在頭上只剩下寥寥幾根毛撐場面。
“不過他家應該經濟狀況不太好吧,哪兒來的錢去補習班呢?”田中老師扭頭看著小鳥遊老師。
後者兩手一攤:“也許,是有什麼親戚剛好讀東大?或者是……區公所派來的社工?”
這個年代日本開始效仿西方建立社工體系,不過效果有限,根本無助於解決越來越嚴重的“街友”(就是流浪漢)問題。
田中老師不置可否,再次低頭看著試卷。
“所以,他考了多少分?”小鳥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