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約大徹大悟。
世人通常將“大徹大悟”用於成仙成佛,卻不知道仙佛之後究竟如何?
這就和很多愛情只寫“琴棋書畫詩酒花”的浪漫,卻難寫“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屑般,在世人眼中,瑣屑是和愛情無關的,卻不知道能夠相敬如賓的愛情,從來都是領悟了瑣屑的破解之道,這才能白頭偕老。
愛情如此,仙佛同樣如此。
世人知道荷爾蒙下的愛情表現,卻不知道少了荷爾蒙後愛情的模樣;世人知道仙佛的神通,同樣不知道仙佛之後過著什麼生活。
因此世人始終對愛情有誤解,要愛情保鮮,拼命希望愛情維繫在荷爾蒙激發的狀態,卻不知道這對男女而言都是個苛求,男女的荷爾蒙不過十數年的旺盛,如何能長盛不衰?如何能同步共頻?久而久之,荷爾蒙不在,期待卻在,愛就會變質。
因此世人認為仙佛同樣難離打打殺殺,貪慾愛恨,是以將神仙或描寫成貪婪強佔的惡鬼、或是蠻橫亂殺的王霸,或是風流成性的lsp。
但這一切都是大錯特錯。
沉約聽天涯所言時,感喟中卻不離領悟。
不等餵食的人,總會主動尋找食物,要“覺”之人,當然不能放棄自主的思考和行動。
沉約無時不刻不在“覺”。
佛是覺意,“覺”卻非世俗眼中的那種佛。
因為“覺”,沉約才瞭解孫思邈。他未見過孫思邈,但他已瞭解孫思邈,這聽起來簡直痴人說夢,實則不然。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此中真意就是想要“覺”,必定無為,是以“聖賢皆以無為法”,但這無為的法門卻是有所差別,有的根本不理紅塵,有的是與世無爭,有的積極入世救世,功成身退……
老子最終雖是出世,但他並不反對入世,從他論述中多次提及“功成”,可知他對修行者參與世事並不反對。
但一如侯門深似海,一入紅塵歲月催……
進入局中如何無為?很多人想不明白,只認為無為只是任人魚肉,從而懷疑這個理論。但孫思邈不正是有為又無為?
關鍵之道為不貪。
貪則成贅,帶著累贅想“如來”之退,那就是千難萬難。但很多人不但貪,又試圖將成就的一切變成自身的功勞,就會變成痴,因為痴迷爭功而鬥,又成嗔毒。
因此很多人入世前初心本是良好,卻終究弄個貪嗔痴諸毒匯聚的結局,最終難免落個六道下墜的下場。
清升濁降,普世之理。
可世人呢?無不追逐著渾濁,卻想著白日飛昇,豈不是痴心妄想、南轅北轍?
你想退,卻無法再退,反倒喪失證悟之機。
老子看清楚這點,這才明告世人——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凋像當然不是自然生出的。
因此當看到有人要為自己建立凋像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是想退,他是想佔有的更多。
百姓謂之自然,定是自然而然宣揚,而不是強迫民意。
心性超脫三界之外,入無色界成陰陽、明點,再墜色界成五行、四大,等帶著無明進入人身後,因過往諸世的行、識、名、色影響,產生六入。
何為六入?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亦為六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