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個空間,也並非是類似聖元界那樣的地方,若是非要比喻,就是一個極大的乾坤袋。
在巫皇令的空間內,並沒有任何實物,只有許些莫名的文字和圖案,整個空間,皆由文字和圖案組成。
雖說華羲發現了巫皇令的秘密,可他根本看不懂裡面究竟記載著什麼,自然也就沒有得到完整的靈者修煉之法。
不過,隨著觀察的時間久了,華羲驚喜的發現,他對丹道和器道的理解,似乎變得更深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他居然也成為了一名三品器師。
要知道,在骨山的這些年中,他的大部分精力
,都放在對丹道的理解上,至於器道,礙於各種原因掣肘,也沒有時間去研究,可在觀察那些莫名文字與圖案的過程中,他對器道的理解,竟然也在飛速上升。
隨著對器道理解更深,華羲也曾實踐過幾次,當真的煉製出坤元級別的靈符後,他思考數日無果,便將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巫皇令上。
日徵月邁,流光飛逝,這般研究之中,一年時間,幾乎是彈指即過。
經過對巫皇令兩年的研究,雖說華羲始終沒看出什麼名堂,但他對器道的理解,已經幾乎達到與丹道相持平的地步。
此時的華羲,頭髮已經變為灰白之色,臉龐上的皺紋橫豎交錯,整個人顯得越發蒼老起來,遠遠看去,似是一位半百老人。
畢竟,山海的凡人,平均只有六十歲的壽元。
華羲的變化,自然也落在劉尊的眼中,雖然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但他卻是能明顯的察覺到,在前者身上,似乎多了一種說不出的氣質,所有鋒芒都被其完美隱藏,讓得人不由產生一種深不可測之感。
而這種感覺的產生,也並不是因為華羲相貌變老的緣故,到這一步,身體軀殼,只是力量的外在表現形式,只要願意,隨時可以讓身體再度煥發生機,畢竟,有的人即便活過一甲,或許明白的道理還不及一個弱冠青年,真正的深不可測,也並非故作老成,那是一種境界。
所及之處,便是道。
而這,才是劉尊感到深不可測的原因,雖然華羲實力沒有多少進步,但若是動起手來,即便後者不用殺招,他也不見得能輕鬆獲勝。
當然,在研究巫皇令的華羲,自然也不知道劉尊的想法,即便他知道,想必也就是一笑而過。
再次研究數月後,華羲對器道的理解,終於徹底與丹道持平,到了這一步,他許是知道,再繼續研究下去,也不會有太多意義,便在某一日,結束了研究。
“呼......”緩緩的吐了一口氣,華羲將神識收回體內,少頃之後,他緊閉的雙眼,也是緩緩的睜開,臉龐並沒有絲毫波動。
“最多一年,可入四品。”華羲喃喃自語道。
在研究巫皇令的這兩年多中,華羲也已明白無法突破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對器道的理解太過淺薄。
要知道,當初他能晉升三品靈者,丹道之法和器道之法,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並且,突破到三品的關鍵,則是對真火的掌握。
但,隨著獸潮入侵山海,他答應與劉尊合作,無論在外層,還是在九黎之地,他的側重點,都在丹道之法上,這也就導致,他對器道的理解,始終保持在二品,尤其是當他成為三品丹師後,差距更是非常明顯。
而在上一關時,華羲便曾有
過預感,同時掌握丹道與器道之法,極有可能會出現變數,果不其然,導致他不能晉入四品的原因,正就是對器道之法的理解太淺。
在華羲看來,所謂對丹道或器道的理解,就是一種類似乾坤之意的東西,看似無形並不存在,可若要順利突破,就必須達到某種要求。
一般來說,靈者所選擇的道法都唯一確定,就如當初在魔神域巫族,成為丹師,絕對不可能再去研習器法,在有限的時間內,若能將一種道法研究透徹,那已經實屬不易,妄談兩種。
畢竟,丹道與器道有相似之處,能在丹道方面有所建樹,自然有成為器道大師的可能,就以巫公為例,他同樣明白如何煉器,只是沒有深入研究而已,若真要研究,憑他對丹道的理解,只要時間足夠,遲早也會成為一位不錯的器道大師。
不過,如巫公等人,定然清楚同時修習兩種道法的後果,這種後果,將會在靈者晉升四品時徹底展現而出,而成為丹道大師,即便也能掌握器道之法,同樣也會達到某種高深的境界,但想要兩者持平,基本沒有可能。
而當初巫公與大祭司有所顧忌,想來就是這個原因,奈何華羲在兩方面都有極高的天賦,這才破天荒的讓他同時學習了兩種道法。
當然,也不排除巫公清楚巫皇令的作用,可以確保華羲對兩種道法的理解,會始終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反正不管怎麼樣,現在找到了原因所在,踏入四品,也就是遲早的事。
(本章完)
推薦:巫醫覺醒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