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所謂柱下史,是坐於金殿大柱下,記錄朝臣議政、皇帝言行的,凡是發生在金殿上的事情,一切照錄。
柱下史的正式官職名稱是御史,御史本為殿中執法官及文書。
秦朝開始設定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位次丞相、太尉,是丞相的候選人。
但是,御史大夫的實際待遇低於丞相和太尉許多。秦漢時丞相和太尉品秩均為號一萬石,御史大夫品秩為中兩千石,丞相和太尉為金印紫綬,御史大夫則是銀印青綬。
又從漢代初期來看,位至九卿者,才享有中兩千石的俸祿。
張蒼這個柱下史之職,既是記錄朝廷上君臣言行的,也帶有監督性質。那意思是,誰在朝堂上胡說八道、奸詐弄權,有人記錄,小心被載入史冊。
時間一晃就過了八年,柱下史張蒼在咸陽結交了幾個好友,散朝後,經常在一起吃酒。
一次,有個朋友的家人是前方大將,蒙冤被斬。恰好此案驚動了朝中大臣,在朝堂上議論起來。
張蒼除了做好記錄,當然也大約搞清楚了朋友家到底為什麼蒙冤?那要怎麼洗刷朋友家的冤情呢?
張蒼就給朋友出點子,找那個持反對意見的朝臣,足以擺平這件事。
朋友的冤案倒是被搞清楚了,朝廷調查是誰洩密了朝會討論。經過調查,卻是張蒼洩密。這可是犯罪喲。
始皇帝大怒,點著張蒼的鼻子怒罵。嚇得張蒼慌忙跪地,淚水橫流。始皇帝當即就要對張蒼施以刑罰。李斯求情,免官滾蛋。就這麼,追求的榮華富貴成為泡影。滿懷淒涼的張蒼該怎麼辦呢?
此時,是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張蒼帶著積攢下來的俸錢,悲悲切切打道回府。臨行,李斯為他踐行,五十歲的張蒼十分感動。
此時大師兄七十二歲,張蒼看他的面目,大驚失色,提醒他兩句話:“扶蘇莫冤,阿房莫言。”
李斯一聽,這個師弟對陰陽學必有深入研究,但他對這個半信半疑,不以為意。笑談一些其他東西。
之後,秦始皇死於沙丘,李斯屈服於趙高,合謀冤殺太子扶蘇,使得趙高權勢熏天。
再之後,趙高藉著李斯勸諫秦二世修阿房宮,將李斯斬首、滅族。其子李由與項羽等義軍對戰,戰死疆場。
果然應驗了張蒼的八字讖語:扶蘇莫冤,阿房莫言。
張蒼回到老家陽武縣,看兒子在家裡將生意做的不錯。雖然秦朝的市廛稅很重,兒子們卻能將家裡的生意幹這麼好,情知兒子們也非同一般人物。
秦朝為什麼要對商人課以重稅呢?張蒼回家還幹不幹生意?怎麼幹?今後的人生路如何走?
秦朝重稅制度,那是因為大臣們以為,只要商業稅賦重,那些想棄農從商的農民,投不起那麼大的本錢,也就老實待在農田了。
朝廷目的是達到了,但老商家怎麼活?
加價。所以,秦朝剛統一,就埋下了禍根。農民雖然被拴在了土地上,但是手裡沒有錢,柴米油鹽醬醋茶,很多東西必須有錢。而老商家雖然還在維持生意,卻又怨氣沖天。
這可真要命,一旦有人振臂一呼,霎時間就會將秦朝滅掉。
在這種政治環境裡,兒子們將生意乾得很好,張蒼大為感動。於是繼續帶領兒子們,大規模販賣陽武特產地黃、牛膝、山藥、菊花。
還別說,秦朝的商業政策,打擊六國,打擊胡亂棄農從商的小商販,但對於大商家卻採取支援政策。
這好啊,張蒼大批收購四大懷藥,短短三年間,又掙取無數資財。
三年之後,陳勝吳廣起義爆發,繼而劉邦反秦。劉邦大軍攻到陽武之際,其經商的外婦曹雋,早就認識張蒼,認為張蒼之才,足以保證劉邦軍隊不缺錢花。劉邦大感興趣,同意收留張蒼。
此後,張蒼跟隨劉邦攻南陽、入武關、進咸陽、守常山、擒陳餘、相代國、輔張耳、張敖,再相代國,隨高祖攻打臧荼。於高祖六年(201年),被封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戶,時年六十一歲。
因其對天下商業形勢瞭如指掌,高祖以之為計相,主持恢復各業生產,在蕭何的相府集中辦公。四年之後,黥布反,劉長為淮南王,高祖以張蒼為淮南國相。
十六年後,張蒼入朝擔任御史大夫,成為朝廷三大首腦之一,時年八十一歲。時為呂后七年,右丞相王陵因反對呂后封諸呂為王,被罷免,王陵回家不久被氣死。
王陵乃高祖的富商好友,是張蒼的救命恩人,張蒼以父事之。王陵逝後,每逢五天例休,先拜見王陵夫人,獻上美食之後,才敢回家。
張蒼和絳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文帝四年(前176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丞相。時年八十六歲,在相位十五年。
漢景帝繼位之前五年(前152年)去世,諡號為文,終年一百一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