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卻是米倉山黃王宮的女冠道妒,他的師父乃赫赫有名的武徹道長。難道武徹道長也會出事?
鄧寶璋大驚失色,急忙扶住她,問道:“仙姑,武徹道長怎麼啦?”
道妒上氣不接下氣:“貧道和師父,兩位師兄道秀、道妙,走的是洛陽,聽聞汴京被金兵包圍,我們直接從洛陽下汝州、穎昌,再走陳州、亳州。過宿州、泗州、揚州、潤州,昨天晚上到了常州橫林鎮,遇到了橫山劫匪。”
書中代言,米倉山黃王宮,位於平度大帝文烈老家階州將利縣,黃王宮奉祀的是雙鞭刑王黃昭。大宋為什麼將雙鞭刑王的主道場選在這裡呢?
黃昭在唐懿宗之時,被封為安昌郡公,安昌郡是河州的別稱,其子孫落籍在這邊。而當年隨徵張議潮的黃家將,黃昭的長子黃傅、次子黃俠都是主要將領。特別是黃傅,在收服隴右初年,就位至伊州司馬,封男爵。
隴右之戰十二年後,黃傅獲封將利縣開國侯,因而將利侯這一支落籍到了階州將利縣。
到了黃傅之子黃河,還是專心經商,開了香油作坊,天南海北到處販賣香油。掙到錢後,在米倉山將祖父黃昭的廟庭蓋了起來,一併將六大神侯奉祀在裡面。
黃昭、黃傅父子又是販吾爾成員,在漢人、吐蕃人、吐谷渾人、党項人、羌人、契丹人中享有很高威望。
黃王宮被百姓稱之為刑王廟、神侯廟,香火十分鼎盛,到了宋太宗派遣仰笑白,訪查天下商門道觀的時候,黃王宮早已經在西部地區聞名遐邇。故而,當時就被宋太宗定為黃刑王的主道場。
到了闌干十虎的八哥穀梁進晚年,也出家弘道,他沒有回老家光州光山縣,而是留在了西北,為什麼呢?
他不是板鴨棍王麼,在販賣板鴨過程中,路遇飲血寒煞潘美,掛帥滅南漢,被伏魔天官全後怕撞見,拉上一起拼殺疆場。
平定南漢之後,穀梁進因功被封為將利縣公,賜姓趙,成為趙進,落籍到將利縣這邊。這就與晚唐將利侯黃傅一脈交道起來。
穀梁進出家的時候,索性就做起黃王宮方丈。也按大哥薛棄名所定的字派:名遙慶一理,武道平德倚,道號名進。
故而黃王宮的道士排輩就按照闌干十虎的字派往下進行。這時候的方丈都到了武字輩,三名女弟子是道字輩,說明這裡的門人弟子眾多,香火鼎盛。
武徹道長現年七十七歲,俗名趙徹,乃將利縣公趙進的來孫,實為穀梁徹。黃王宮前幾任方丈,是老將利侯黃傅及其黃河的門人弟子輪流坐莊。武徹道長的師尊叫個理遜,俗名富遜,是司空、韓國公富弼的六弟富鼎之子。
富鼎是黃家的女婿,也是一生經商,晚年修道於黃王宮,接掌方丈之位。如今的理遜道長依然健在,已經八十五歲,於五年前將方丈之位傳給了武徹,不再管理黃王宮大事。
富弼,字彥國,河南人(指洛陽),北宋名相、文學家。生於宋遼澶州大戰那年(1004年),卒於元豐六年(1083年),享年八十歲。
富弼一生經歷主要是兩盟契丹,兩度拜相,因河朔大洪災救活青州五十萬災民,勸諫神宗,力反變法。
富弼最為主要的功勳在於,與范仲淹一起防守北部兩大勁敵。在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和富弼、韓琦同時被任命為樞密副使,范仲淹主持西北邊陲防範,針對西夏。富弼負責防範北邊,針對遼國。
富弼這麼顯赫,六弟富鼎怎麼就敢經商呢?宋代與唐代大為不同的是,沒有明確的官戶近親經商禁律,這是為什麼?
是因為宋代官制中互相制約的體制十分健全。從前文書皇帝下詔的流程就可以看出,皇帝的金口玉牙尚且不能說了算,中央和地方官員的制約體制當然更加有效。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棉商柴榮以為,武將反,當斬;商人以利為本,朝廷不逼不會反;文人孱弱,無需動斬刑即可就範。
到了木耳商人趙匡胤登基,明確不殺商人,不斬文士。
到了宋太宗,在呂端、仰笑白、鳳子楚的努力下,廣泛建立商神道觀,弘揚商門平德。甚至在朝堂上也引入了商人尚平思想,議軍議政不以級別論,只要說得有理,誰都可以發話。
故而宋代商人的地位超過所有前代,也超過所有後代,使得大宋境內萬業勃興,人民富得流油。
富遜隨父親富鼎經商至鉅富,入道為米倉山黃王宮當了方丈。早年間經商所帶的弟子趙徹,到了五十歲時,也追隨師父入道,是當今的方丈武徹,即穀梁進的來孫。
武徹為什麼能夠帶出三名女弟子道秀、道妙、道妒?
武徹還是趙徹之時,繼承了先祖骨血,長得偉岸挺拔,身長八尺,力達千斤,善使先祖穀梁廣的素纓槍,重達九十二斤。這杆槍在他的手裡,宛如玩木棍一般,在西北地區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