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時,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呀?
周謹、盧鼎昌、蘧斯文帶著隆德軍都指揮使陸登及一營禁軍,浩浩蕩蕩趕到。原來,隆德府知府張確得到周謹等人的陳說,當即請來陸登商議。
陸登大感震驚,他從宋金對抗的大局提出:“滏口陘東西兩關實為一體,滏口關一旦被金人率先佔據,我黎城縣東陽關就沒有任何勝算,隆德軍將限於被動情勢。現在就該清除危險,保證滏口關牢牢掌握在隆德軍手中。”
張確以為有理,當即請陸登連夜開拔,過來救援眾英雄。
此時,陸登到了滏口關中,簡單聽了嶽衡的稟報,將黃中樞、李宣判提溜出來,指著黃中樞的鼻子,勃然大怒:“好你個黃中樞,好大的狗膽,早早就成為金人內應,向你這種人渣,罪當滅族。”
黃中樞此時卻開了口,為自己申辯:“陸將軍有所不知,金人來是來了,但小將並沒有做出任何背叛朝廷的舉措。正準備將嶽衡等叛賊平定,連同李宣判、阿迭躲乞一併押往京師,奏報聖上。”
陸登一聽這個,哈哈大笑:“你擅自動用禁軍,搶劫民財在先,明擺著就是反叛。居然反咬嶽衡是叛賊。像你這樣的將軍,大宋不亡才怪。刀斧手,將黃中樞拉出去砍了。”
此時,李宣判高聲宣喝:“刀下留人,某有話說。某乃武衛軍副都指揮使李界,此來大宋,是奉詔往開封,覲見宣和天子,為張覺事變討要說法。黃中樞乃某家先輩親戚,順道來這裡看看,哪裡有什麼謀反之說?”
陸登聽他這麼說,當即呆愣住,還真有這麼回事。要說清楚張覺事變,還得從宋金海上之盟說起,到底怎麼回事?
大宋宣和四年(1123年),是遼國保大二年,是金國天輔六年。
這年,金、宋以“海上之盟”聯合攻打遼國。宋按約攻打燕京及西京,均告失敗,但牽制了遼國大量兵力。金國因而大勝,佔領遼國大部分地盤。
宣和五年正月,時遼國平州守將、遼興軍節度副使張覺,隨平州路節度使時立愛。以平、營、灤三州降金。金封張覺為臨海軍節度使,兼平州知州。
宋求燕京及西京地,在經過談判和大量付款之後,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歸還了“燕雲十六州”中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
平州雖然在長城之內,但因為在遼國另為一軍,所以沒有歸還。金太祖改平州為南京,任命張覺為南京留守。
五月,張覺認為降宋為上策。
六月,和北宋燕山府宣撫使王安中聯絡,叛入大宋。
七月,完顏闍母率二千騎討張覺,先勝兩仗,但在兔耳山被張覺以精兵萬騎打得大敗而逃。
十一月,完顏宗望奉了新天子金太宗完顏晟詔令,接管完顏闍母的軍隊,繼續征討張覺。完顏宗望就是斡離不。
當時大宋遙改平州為泰寧軍,以張覺為節度使。張覺遠迎封賞時,被斡離不的間諜探知,舉兵襲擊,結果張覺回城時在城東被截擊,大敗不得歸城,只能逃奔大宋燕山府。
斡離不攻克平州,派人至燕山府,向王安中索要張覺。王安中開始不肯,殺了一個長相相似的人搪塞。斡離不看出來不是張覺,發兵去攻。王安中不得已,只好殺張覺。
金太宗天會三年(1125年)八月,斡離不以張覺事變為由奏請攻宋。十月,金國出兵伐宋。最終導致“靖康之難”。
李宣判這通說辭,就將其誘降之舉變成了金國遣使。陸登作為隆德軍都指揮使,對於張覺之事,當然得到了朝廷雜報,已經心中有數。
陸登無奈,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麼,當即下令:“押下去。”
李宣判將黃中樞的命保了下來,一起被看押起來。
陸登,字子敬,宋朝名將,人稱“小諸葛”。
此時,陸登官拜隆德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統領禁軍的馬步軍各一個軍。馬軍四營二十都,兩千騎。步軍五營二十五都,兩千五百人。總計四千五百人馬。有營指揮使、都頭等部將五十四員。
因其駐軍潞城北關,百姓稱其為北關鎮守節度使,朝廷沒這麼個官職名號。此次救援嶽衡之後,次年十月,金國西路軍完顏宗翰圍攻隆德府,陸登死守城池,與金人血戰,城破後,自刎殉國,其夫人也自殺殉國。
完顏宗翰即粘罕,感念陸登夫婦壯勇忠烈,將其襁褓中的遺孤陸文龍及奶孃一併救走。陸文龍長到十二歲,粘罕病逝,將陸文龍託付給兀朮,即完顏宗弼,成為兀朮義子。
陸文龍在朱仙鎮大戰中,以其雙槍重創岳飛,後被岳飛派王佐潛入金營,動員奶孃說破其家世,陸文龍歸宋。岳飛最終取得朱仙鎮大捷。陸文龍成為岳家軍猛將,所向披靡,戰功赫赫。
在滏口關,陸登喝令將李宣判、黃中樞押下去之後,頂盔摜甲來到東門,與磁州派來的營指揮使梁高巔相見。果然是困龍戟王甘後樞去搬來的救兵。
陸登將梁高巔、甘後樞迎入關寨,向他們說明滏口關情形,令梁高巔為滏口關主將,甘後樞仍為都頭之一。
陸登草就奏章一道和書信兩封,奏章飛報朝廷,兩封書信分別送往真定府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翊、磁州防禦使。真定府馬步軍都指揮使劉翊也是抗金名將,與本書商家眾俠關聯不大,不予表述。
梁高巔聽從陸登之命,駐守滏口關。次年老將宗澤單騎出鎮磁州,梁高巔密切配合,招募磁州、相州一帶豪傑,募集萬人成軍,抗擊金兵,取得抗金第一次大捷。此事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