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諸仙齊集臘八神殿,還沒等太元正商上帝開口說話,只聽下界畢士安一聲喊:“辰陽侯元俸接旨。”
眾神諸仙猛一聽,都感到莫名其妙,卻見沖天臘神元避禍跪了下去,答應:“臣辰陽侯元俸聽旨。”
眾神諸仙這才明白,元避禍的真名元俸,字避禍。宰相畢士安親傳聖旨,這規格如此之高啊。
東京大寧宮,垂拱殿。
只見畢士安站在文臣領首,面對元避禍的妻子伍秀芳、兒子元鹽、元訪,及其弟墨鱗神將元繼先,高聲宣旨。
門下:
沖天猛士,父祖蒙塵。傘神訪查,元氏逢春。今有廣州信安人元俸字避禍,訪查高道,斬匪奮身。延請商師,不避八寅。巨馬河畔,盡職追巡。擊殺遼將,遽爾歸神。
可封柱國、鎮國大將軍,領右金吾衛上將軍,檢校工部尚書。賜爵信安縣開國公。許一子襲爵。
元公鍾情商事,世稱沖天臘神。廣州臘肉,北國輸均。風霜雨雪,披星輾輪。為旌表其德,可封廣臘商神。
妻伍秀芳,可封惠國夫人。子元鹽、元訪補為供奉官。
元公弟繼先,固有戰功,判荊門軍,賜爵清遠縣開國伯。
謹言。制可。
大宋景德二年二月日。
大宋天子趙恆謹呈太元正商上帝。
這道冊書之中,柱國是勳位,相當於現在的軍銜。
鎮國大將軍是武散官從二品的品階名稱,相當於現在的軍委會委員,是在朝中站班的位次,也是領取俸祿的依據。
右金吾衛上將軍是虛職,是相當於職稱的名稱。有了這個職稱,就可能隨時任用為領兵元帥、節度使等。
檢校工部尚書是一種褒獎性的官職,在官場上多以這種官職作為稱呼,稱之為某尚書。比如元避禍,在官場上會被稱之為元尚書,並不以爵位稱呼。檢校某種官職,是從中唐憲宗開始實行的,多封武將。
信安縣開國公,是後世普遍喜歡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宋代沿用唐代封爵制度。但是,宋代人不看重這個,只有鎮國大將軍這個品階是真東西,那才是得到俸祿的標準。
但是,後代人喜歡拿爵位比較誰更厲害。因為歷代官制變化無窮,爵位制度卻傳承不衰,從周朝以來直至清代滅亡,都一直有封爵制度,而且這套制度基本沒有大的變化。人們談論古人的本事,也就拿這個說事。
元避禍的這個封爵,簡稱信安縣公,或者信安公。如果不帶縣字,人們也會知道他是個縣公。因為信安二字是一個縣的名稱,所以一眼就能看出。
縣公是從二品。上面是正二品的郡公。再上面是從一品的國公、郡王、嗣王。頂級爵位是王,正一品,絕大多數都是封給皇子的。武將生前被封王的極其罕見,大多都是逝後追封。
在商神都天部,歸天被封王的只有三人,第一個是泉州大總管袁不挫,被周太祖郭威追封洺王。第二個是虞候都督回跋雷,被遼穆宗追封為豐王。第三個是鎮南大元帥陶叔春,被宋太祖趙匡胤追封為虔王。
鄭子明的北平王,實際上在封爵制度中沒這麼個封法,北平是定州的一個縣,他這個王,實際上等同於王爵中最低等的郡王。
元避禍的妻子伍秀芳,乃信安公元避禍養父兼師父伍伯階之女。被封的惠國夫人,這個惠國,指的是惠州,在廣州東邊。
元避禍的兩個兒子被補為供奉官,意思是到皇宮做事,具體職務不定。
元避禍的兄弟元繼先,被封清遠伯,封地清遠縣是廣州北部的一個縣。
兩兄弟一個信安公,一個清遠伯,再次開啟了元氏一族在廣州的輝煌歷史。
元避禍獲封廣臘商神,是歷史上第二個獲得“商神”封號的商界正神。他被封神,最高興的當然是涼州大總管陳檀、瀋州大總管長孫蝶、土相部都統領呼延虧,為什麼呢?
元避禍的曾祖是廣臘大商元騮。在寶應十三伯中,陳檀是三哥,長孫蝶是八姐,呼延虧是九弟。這三大神,自然是元避禍的義曾祖。
元避禍聽完冊封,當即泣不成聲,跪在那裡高呼:“臣右金吾衛上將軍、信安縣開國公元俸,謝主隆恩,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汴京大寧宮的垂拱殿中,惠國夫人和兩個兒子以及兄弟,無不是淚水橫流,山呼萬歲,謝主隆恩。
宰相畢士安、寇準,樞密使王繼英,大將高瓊、李繼隆、石保吉、楊延昭、楊嗣、呼延必顯等,也都來向惠國夫人致賀。
商神部眾神諸仙無不為天下第一猛感到高興。涼州大帥、瀋州大帥、土相大帥、開運大帝紛紛過來,向他道賀。元避禍向三位曾祖和開運大帝陛下一一見禮,和著激動的淚花,說些人間趣話。
大宋朝堂上剛剛封過元避禍,忽聽遼國上京臨潢府的開皇殿中,韓德讓一聲高喊:“宋岸談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