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賀大坤在世界上首推交子這種紙幣,先得說他的生意狀況,以及積極支援交子發行的左膀右臂。
賀大坤之所以做起了蜀錦販賣,自然是因為他老丈人家幾代人都開著大取錦坊。但是,大取錦坊所產蜀錦,歷史以來都是景家外戚倍氏及親黨在販賣。他為什麼也要幹呢?
最先將大取錦坊的蜀錦賣到遠方的是飛烏劍俠倍一洛,之後是倍一洛之子楚州八仙倍瑋及兒媳景薰,再就是倍一洛之孫、寧州大總管、蜀錦販神倍端。再之後,依然是倍一洛、倍瑋、倍端的子孫及其親黨在做。
賀大坤十二歲起,被父親送到蜀錦販神倍端之孫郭孫豪門下,追隨師父郭孫豪江湖顛簸八年,學得了一身武藝,出落得丰神俊逸。郭孫豪對他非常滿意,在他十八歲時,就將十六歲的女兒郭素嫣嫁給了他。
這傢伙珠算很厲害,可以十筆上珠,左右手兩掛算盤,左右兩邊念兩本賬,他左右手同時打,而且速度極快。人稱神運算元。
二十歲出師,在成都選擇一處鋪面,自己開起大取錦莊。到兄弟們結義的時候,人們給他賀號“玉面神算”。
景氏族人親黨販賣自己家產的蜀錦,除了楚州八仙的六姐景薰,到賀大坤是第二個。但景薰主要是協助倍瑋的。
他這裡也就成了各地倍氏、郭氏錦商來成都盤貨的總貨站。雖然取利微薄,但量大,生意很好。各地倍氏、郭氏錦商也省卻了去錦坊等貨、打貨的麻煩,樂得讓他取一點利。為什麼有倍氏錦商,又有郭氏錦商?
蜀錦販神倍端,不是被後周太祖郭威賜姓郭了麼,賜名郭扶社。倍端的子孫當即就改姓郭了。到了大宋,有的子弟改回了倍姓,有的繼續姓郭。故而,蜀錦販神的後代成了倍氏、郭氏兩姓,世稱倍郭一家。
卻說景揚奉有個族妹景子琪,與賀大坤同歲,生月小。
景子琪的父輩遷居蓬州儀隴縣,長到十四歲,拜在元殘道長的弟子本統門下,道號商惠。這卻怪了,景子琪不該是成都人嗎?怎麼就遷居儀隴縣了?
景子琪的外公是白兇殘,即元殘道長。白兇殘因追隨師父歐陽亢,隨從周世宗三徵南唐,斬殺南唐大將三員,殺敵若干,戰後獲封儀隴伯。其封地儀隴縣屬於蓬州下轄。
故而,元殘道長的妻子兒女全都遷居蓬州儀隴縣。所以,景子琪能拜在元殘道長的徒弟本統門下。
本統,俗名項統,乃元殘道長從密州諸城元聖宮帶來的弟子,諸城本地人。是元殘道長撿到的孤兒,從八歲跟隨元殘道長,一直到底,都形影不離。
孫煉山之妹孫雯山與景子琪同年拜入本統門下,兩人一起長大。景子琪雖然比孫雯山大了六歲,但兩個人好得像一個人。只要撞見一個,必然逮到兩個。
景子琪自從拜在本統門下,就因師父提點,販賣老家儀隴縣特產冬菜。當然了,同期拜在本統門下的孫雯山,也一起販賣冬菜。
六年之後,景子琪二十歲,回到儀隴縣,專心販賣冬菜,發誓不搞點名堂不嫁人。經過父兄一起出力,三年之間,在成都盤下了鋪面,掛起了“商惠冬菜”招牌。以其道號商惠當做商號。
因儀隴冬菜品質極好,民謠贊曰:“十里聞香不見花,而是嫩尖冬菜芽。煎炒蒸燉均可口,品嚐其味果不差。”以葉用芥菜中的箭桿菜、和儀隴青菜作原料,是川中四大醃菜之首,深得酒肆飯肆及成都民眾喜愛。
又用兩年時間,景子琪就闖出個大號“冬菜商俠”。迅速在成都開出了三家分店,銷售極好,儀隴人多達二十人的商隊,不停的往成都運送冬菜。
因為都是少華山水靈觀的弟子,早就認識孫煉山,在孫煉山過生日結拜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景子琪。因其生月比賀大坤小,排在老六,是錦城八羚的六妹。
原本景子琪發狠,嫁人就嫁給孫煉山這樣的。然而,一晃出師五年,二十五歲的她,卻錯過了孫煉山。人家二十一歲已經娶親,孩子都兩個了。
但是,景子琪卻從不憂鬱,熱情火火的穿梭於結義兄弟之間,每十天雷打不動在她的鋪面聚飲。
四哥玉面神算賀大坤印發交子,第一個有力的支持者就是六妹冬菜商俠景子琪,繼而,二哥川椒槍俠孫煉山積極參與。這兩個鉅商,就是賀大坤發行交子的左膀右臂。
錦城八羚的大哥風肉刀仙丁鞋泉,販賣涪陵風肉三個鋪面,也使用交子。
三哥赤豆劍仙喬揚昌在成都開設的麟遊雜豆五個鋪面,緊跟而上。他販賣的雜豆是鳳翔府麟遊縣特產。
五哥布商諸葛王昌懿的四家昌懿布莊,直接印製交子,與兄弟們相呼應。
七妹珍芨仙姑彭千雲販賣珍州白芨的“珍州草藥”兩個鋪面,也立馬用起了交子。
八弟枇杷槍神馬基業販賣黎州枇杷等特產水果三個鋪面,同時開用。
短期之內,成都交子就遍及兩川。
尤其是蜀道難,多數情況下,做買賣都靠肩挑背扛和背夾,牛馬驢騾馱運。做生意還少不了帶上很沉重的銅錢,都知道山路一里頂十里,走遠路的多拿一斤等於多拿十斤。所以得到了兩川生意人的廣泛接納。
一開始,人們都是交易完了,隨即找到大取錦莊、本基椒鋪、商惠冬菜兌換銅錢。過了一兩個月,商販們習慣了,自覺改為一個月一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