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電俠李鍛一路飛馬到了觀城縣老家,找到父母,說明情由。
父親李念壇微微一笑:“我與你叔父李念剡一起,帶四百人去一趟。”
恰好李念剡進來,大叫:“李鍛,聽說你小子成了血洗大俠,血洗伯帶著你們斬殺遼國大將無數。這跑回來,是不是搬兵的?沒事,我跟你爹殺一趟,定叫渤海都全軍覆沒。”
看李念剡的樣貌,五十歲開外,為什麼這麼大的口氣?
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了,“剡”字,乃越州剡縣。前文書中,中唐名將、雙槍將李井率領十一員李家將,參與平定裘甫起義,獲封剡縣開國侯。剡侯李井壽至八十九歲去世。
李井長子李峽,李峽生李大溝,大溝次子李橋,李橋生李燭,李燭長子李念察、次子李念黎、三子李念壇、四子李念剡。
李鍛乃李念壇長子、李念剡的侄子。
也就是說李念壇、李念剡兄弟,乃剡侯李井的來孫。反過來說,剡侯李井乃李念壇、李念剡的天祖,金壇雙槍李峽乃李念壇、李念剡的高祖。
李鍛是剡侯李井的晜孫,李井是他烈祖爺爺。他們家從紅皺神販、剡侯李井開始,世傳雙槍。世人稱之為販門雙槍派。
李井乃東由道人的徒孫,李分的弟子。因而他這一派的雙槍武學,出自東由道人的茅山棲真堂,也稱之為販門茅山派。
不但武學歷代傳承,而且紅皺神販的招牌也世代傳承,是販棗最為知名的一家。他們到各地,只要報號“紅皺神販”,不發愁銷售問題。
李鍛之父李念壇的名字,透漏的是他們來自常州金壇縣,李井、李峽、李大溝都生長於金壇縣李家浜。
寶應十三伯中,三姐李大溶乃剡侯李井的侄女,李泉的女兒,河蟹鉅商。
那麼問題來了,李井是剡侯,建府一定在剡縣,而李念壇、李念剡兄弟,怎麼在澶州觀城縣居住?
這跟李鍛的爺爺李燭有關,曾經參加朱梁王朝的征戰殺伐,跟隨朱溫征戰各地二十餘年,戰功累累,累封至觀城縣開國公。故而,他們這一脈,從觀城公李燭開始,落籍觀城縣。
但李念壇、李念剡兄弟,打小就跟爺爺李橋販賣紅棗,雖然父親從軍博得功名,他們卻一直支撐著紅棗生意。這就奇了,公爵之家居然經商,官商禁律何在?
反正是亂世,公侯之家同時從商,並沒人顧得上過問。
李念壇與李念剡兄弟為了應付亂世,兩下約定,三哥帶弟子門人從事紅棗販運,四弟負責傳授李家子孫的武功和商界道理。四弟李念剡教授武藝,從無門戶之見,只要一定遴選弟子的標準,天南海北的孩子都可以來學。
三十歲之際兄弟分工,李念剡開始授徒,二十年間,觀城縣境內,弟子遍及各鄉鎮村,多達八十四人。這些弟子中,使雙槍的二十八人,使其他兵器的五十六人,合稱觀城八十四俠。
又因使雙槍的聲勢浩大,每逢鬧元宵,二十八位雙槍大俠集中耍起,極為震撼,他們這一派又被人們又稱為觀城雙槍門。
八十四俠的弟子更是多達五六百人,再傳弟子有多少,無法統計。
故而,當李鍛跟老爹說起用兵,李念壇、李念剡兄弟根本就不皺眉頭。當即將聯絡訊號發出,嫡傳弟子八十四人全到,加之各鄉鎮村的門人弟子,迅速集中了四百二十人。
李念剡將這些門人弟子組成的軍隊,稱之為“觀城雙槍都”,簡稱“雙槍都”。
就這樣,當耶律德光派遣渤海,都殺到澶州城下,誓要滅掉販門血洗派之際,鄭丁寡胸有成竹,指不定誰滅誰呢?
澶州南城外,耶律齊隆從渤海都大隊之中,威風凜凜而來。
打眼觀瞧,看他們血洗伯區區四十一人,居然讓大遼受盡屈辱。他們就是再怎麼英勇無敵,我有三千渤海都,一百個人對拼一個,就算叫他們全殺死,也需要好久好久。
這樣四十一人也敢來湊趣,現實嗎?古往今來,哪裡有區區四十人就敢對抗三千大軍的戰史?
耶律齊隆身後站著六隊提轄使,也稱之為隊帥,號稱六絕上將。每絕身後又有五名騎帥,每名騎帥統領一百騎,共計三十名旅帥,號稱渤海三十虎。耶律齊隆為六隊統帥,是這個渤海都的都指揮使,俗稱都帥。
都帥耶律齊隆,從烈烈門旗下打馬而出,將掌中七十二斤五股託天叉舞動得“譁唥唥”山響,衝著血洗伯鄭丁寡暴叫道:“血洗伯,究竟叫什麼名字?還不早早報上名來,免得今天枉死無名。”
血洗三伯一起上前:“血洗滾伯鄭丁寡、血洗雷伯韓掘光、血洗電伯歐陽亢。我等三兄弟共為血洗伯。”
耶律齊隆一看他們掌中的血洗飛寒刀,頓時打個激靈。
這刀發出的幽幽寒光,今生今世從徵太宗以來,見所未見。看他們拿在手中的架勢,以及戰馬的顫動,每個人的刀都有六十四斤左右,這麼整齊劃一,果然不可小覷。
不等他細想,鄭丁寡大叫:“耶律齊隆,知趣的早早逃回遼國去,休要在我中原搶劫殺人,耀武揚威。不識趣的,今天叫爾等頃刻間屍身兩段,去地府追尋你們的太祖耶律阿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