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宴嬌斬殺監護軍,根底要從郭從謙的族叔郭崇韜說起。
郭崇韜的出身可不是鬧著玩的,乃張議潮收服隴右之際的大功臣、雁門郡王郭謂之孫,長安親王府司馬、長舉子郭駿的曾孫。
長舉子郭駿雖然是個不顯山不漏水的大將,但憑藉護衛韓愈宣慰成德軍之功,一直做了一生南衙、北衙宿衛。
其子郭謂,先期投入武州軍也深藏不漏,到了安昌郡公黃昭統兵選猛,郭謂展現了過人的才幹,從此沒人小覷。
張議潮收服隴右之戰結束,黃昭、安芝於納職城大戰中歸天,封公封神。黃昭出現六大神侯弟子,威震天下,但功成遽逝,不見誰嫉恨其功,唯見人痛惜其才,遂成為人人供奉的雙鞭刑王。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商界八仙桌上供奉之多,除了元販大帝,就數得著芝麻販神、安昌郡公黃昭了,被商人販夫稱之為芝麻黃王。甚至於傳的神乎其神,說是抓一小撮芝麻,隨便一甩,就能殺滅成千上萬的奸狡鬼魅。
不過,宣宗皇帝冊封的安昌郡公、芝麻販神,再對照元販大帝封的雙鞭刑王,其職掌是勘驗販夫販臣販君摻雜使假、虛抬貨值、耍奸使詐,商販對其神通的崇敬也基本吻合。
但是郭謂與六大神侯沒有那麼簡單死去。六大神侯在黃昭、安芝、黃羿歸天封神之後,一直由郭謂統領。郭謂當時雖然只是個義昌伯,但六大神侯都聽從他的指揮。當然還有神拳大俠尤統的作用,他才能真正掌握六大神侯。
郭謂帶領六大神侯,追隨張議潮剿除那些死灰復燃的吐蕃匪徒。一直到隴右收服之後的第十年,郭謂才退出隴右。六大神侯也先後退出,並集體退出了軍營,從事老本行——各做各的買賣。
當然了,六大神侯退出軍營還是受尤統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
尤統自從安芝歸天封神,自己也因功獲封鄱陽侯,封地在江南西道的饒州。鄱陽侯尤統就帶著尤澤、尤淳等子孫,落籍饒州鄱陽縣,從商到老死。
也就是說,郭謂退出隴右,既有戰事告一段落的原因,也有黃家將、尤家將、胡家將,這些豪族大將退出的原因。郭謂退出隴右之際,位至雲中郡王、左驍衛大將軍,時年四十三歲。
當然啦,他老婆、父親戰友唐揮之女、大美人、女槍王唐曼麼,自然是被封為了雲國夫人。雲中郡就是雲州的別稱麼,雲中郡王之格看起來跟雲國公平級,都是從一品,但實際待遇要高不少。
而郭崇韜以郡王之孫投軍,可不能按文官的繼承關係來看,那隻會越來越膿包。而世代武將的子弟,絕大多數都比父輩更加難以匹敵。郭崇韜從軍之後,一直在李克修帳下作親信大將。李克修是誰麼?
李克修,史書說是李克用的從父弟。從父兄弟這個詞,又是寫史的人瞎編的,其實就是堂弟,伯伯叔叔的兒子。北方人稱之為叔伯兄弟。按這個關係來論,李克修與李克用是同一個爺爺。
李克修於昭宗大順元年(890年)被李克用打罵致死之後,李克用羞愧不忍,收攏兄弟部屬子弟。郭崇韜成為李克用貼身侍衛大將。
郭崇韜在李克用病故後,每每掛帥出征,戰績均在李家子弟之上。後被李存勖用為機要大員,獻計滅梁,徹底結束梁晉四十年對峙。
這樣的元老,已是宰相的郭崇韜,居然也被李存勖的兒子魏王李繼岌殺死。當時李繼岌領兵滅前蜀,上表指稱指揮使朱友謙與郭崇韜一起謀反,郭崇韜就這麼被草草冤殺。豈止是族侄郭從謙不滿,許多功臣都很心寒。
李存勖的三大機要之一孟知祥就很寒心,多年後據蜀自立,建立蜀國而稱帝。使得蜀地、漢中及咸陽以南廣大地區很長時間獨立於中原王朝。
所以,郭從謙發動洛陽興教門之變,有自己的情感基礎。但最終使他敢於發動這場政變的動因,卻是曹宴嬌給他壯了膽子。
李存勖駕崩那年三月,李嗣源帶領魏博軍反水,攻陷汴梁之際,而李嗣源的家小卻陷於後唐國都洛陽城中。李存勖按照唐朝的質官制度,凡在外掌握帥印和節鎮、刺史大權的臣子,必須有所質。
像李嗣源這樣危及帝位的,全家都是人質。因而,李嗣源攻下汴梁之際,這擺明了是造反。皇帝李存勖還會客氣嗎?李嗣源在洛陽的家小,就意味著將會片甲不存。
這時候,曹宴嬌卻沉著冷靜,她機智勇敢地指揮全家人,與莊宗派來的監護軍周旋。採取三策,第一是府中護衛大將及衛兵佔據本府重要位置,隨時準備決一死戰。
第二是叫府中凡是認得監護軍校尉的人,無論男女,無論尊卑,全部出動與之哭訴哀求,凡是哭哭啼啼不敢出動的當場斬殺。
第三是本人親自頂盔摜甲,執兵上馬,凡敢於挑釁李嗣源府中的人,當場反殺。暗中派出五路人馬跳牆求援。
府中護衛兵只有一團二百人,護衛大將除了王助,最突出卻最沒地位的,乃曹宴嬌的二哥曹破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