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及納職縣是個什麼情況呢?為什麼回鶻、吐谷渾會攪合進來?要怎麼去救?
伊州設定於唐貞觀四年(630年),治所在伊吾縣,轄伊吾、柔遠、納職三縣。
大唐的縣是分等的,以地位、戶口、地理條件相綜合,全國的縣分為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納職縣,屬於下縣,東北方向至伊州一百二十里。該縣水草豐美,樹木參天,宜耕作,東漢明帝曾於此置宜禾都尉。
李翰派其子李像率三千兵鎮守,副將有二,畢值、甘修,都是自己的徒弟。自從大中四年(850年)收服伊州,已過去五年多,這是第六個年頭,中間一直沒出什麼事,今兒這是咋啦?
回鶻、吐谷渾一起攻打,他們之間不是本來就有矛盾嗎?怎麼就一起來禍害納職縣了?李翰叫探馬說清楚再走,回鶻、吐谷渾都是誰的隊伍?
探馬稟告:“回鶻隊伍有三千,號稱一萬,領首是摩尼教弟子薩比爾,六十五歲,此人有蠻力,使六十四斤五股神叉。
“吐谷渾首領叫慕容達,五十三歲,有不足兩千人,號稱八千,勇武過人,使五十四斤力貫槍。二人爭奪牧場,大戰打平,打賭攻下納職縣者為勝。”
伊州刺史李翰鼻子都氣歪了,大罵道:“真他孃的傻逼兒,你們打平手,就拿老子的納職城賭輸贏,今兒不把他倆打改,不知道伊州姓唐。”
于闐五老的老大哥、稀寶神販胡軫哈哈大笑:“五弟真有趣,人家回鶻語的薩比爾意思是能忍、很耐的意思,哪裡是唐語的傻逼兒。”
眾人聽他倆老兄弟這通對話,也都禁不住哈哈大笑。
玩笑歸玩笑,李翰正色道:“伊州收歸大唐以來,百姓才享受了五年和平光景,又被這倆小子打亂,我看必須重拳出擊,叫安定局面畢於一役。”
黃昭當即站出來:“孤以為,此事萬不可當成小事,應稟明張尚書,將虎衛師、豹衛師調來,仍叫六猛衝陣,一戰而威服薩比爾和慕容達。”
黃昭為何稱孤,原為武連子,三年間收服十一州之戰,每戰皆參與其中,中間曾被封為溫山伯、武平侯,累封至梁縣開國公,省稱梁縣公,或黃公。
書中代言,溫山縣在山南西道的涪州,武平縣在嶺南道的交州,梁縣在都畿道的汝州。
從天子、宰執對他封地、爵位的選擇,足見其戰功之大,雖然是販夫,並沒有誰將之另冊相待,這與後世對唐朝晚期商人地位的理解相差甚遠。
按漢晉以來舊例,凡獲封爵位者,均可自稱“孤”。但一般情況下,因伯爵品階在四品、子爵、男爵品階在五品,分量還不足,沒人這麼自稱,到了侯爵三品、公爵二品以上,這些公侯之類的功臣就普遍自稱為“孤”了。
還有一點,天子也往往自稱為“孤”,那麼公侯跟天子在一起奏對,那還是自稱“臣”,只是對其他人稱“孤”。
為什麼百姓羨慕某人厲害,往往說貴為公侯?下面的伯子男三等爵位被很少提及,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黃昭自稱為“孤”,這玩意可不是跟誰開玩笑的,彆著腦袋拼殺出來的。
黃昭從青年時期收徒遴選弟子就極其嚴苛。那年的選猛之計,其負重分量在軍史上聞所未聞,出現六猛弟子,如今六猛均已按其兵器大號獲封,分別是棍神侯谷輾,叉神侯山裂,槍神侯席英,斧神侯陶克,錘神侯土糞,索神侯李燒。號稱六大神侯,在晚唐歷史上威名赫赫。
爺爺黃羿也因戰功赫赫,被封為蘄縣開國侯,稱之為蘄侯,或稱黃侯。蘄縣屬於河南道的徐州。尤統獲封馮乘侯。
安芝之功,不但是軍帳籌謀,上戰場也很少有敵手,加之萬貫助軍,天子沒有將之當女人看待,而是比同男將冊封秀容侯。
黃家將雖然不曾主政一方,但保了誰誰就能成功,此時黃家門下出了一公九侯,威震天下。
此時的梁縣公黃昭,在伊州這一圈人裡面說話,分量無出其右。他這麼一說,還真是的,咱們歸義軍既然有這麼厲害的尖兵,為什麼不用?這要少死多少人啊。
伊州刺史、歸順伯李翰當機立斷:“就叫州司馬黃傅飛報沙州張尚書,請求調來歸義軍虎衛師平賊。”
李翰因收服伊州之功,被封為忠武將軍(正四品上),歸順縣開國伯,簡稱歸順伯,或李伯。歸順縣在劍南道的戎州。
黃傅接到將令,當即帶十餘名隨從,飛馬直奔沙州稟報軍情。此時的黃家六俠大哥黃傅,因收復之戰累積戰功,成為伊州司馬,正式進入仕途。
沙州歸義軍大帳,張雄聞報回鶻、吐谷渾找事,當即拍案而起:“草塔孃的,孤這歸義軍地面,再也不是以前的隴右道,叫爾等胡人隨意劫掠。這次不把他們徹底打怕,還以為孤是個軟蛋。”
當即傳令,親領虎衛師建立征討軍,以伊州刺史李翰率本部五千人為征討使,以沙州行軍司馬、義昌伯郭謂率豹衛師為前鋒,以納職縣守將李像為征討軍行軍司馬。
此時,郭謂因收服隴右諸州累積戰功,獲封義昌縣開國伯,省稱義昌伯。義昌縣在江南西道的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