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敬酒,必然拉上當場最當家的大哥或者紅白事的總管。
這要是不懂,就會讓在場的人恥笑你沒見過世面,不齒與你相交。
冉袞除了是成德劍王,主要是茶販劍王。在軍界、政界,可能這個成德劍王更加叫人著急上火。其實,在販界,這個販茶劍王卻比成德劍王要厲害多了去了。成德軍,只是局域性的。販茶,是走天下的。
他冉袞,堂堂劍王,哪能不懂上魚是什麼意思?
只見他將魚盤子一調向,讓魚頭朝著大哥吳公鼎。就這一個動作,滿桌子的哥哥都暗暗點頭。啥意思?
這意思很簡單,這些人點頭,表示老么不枉了劍王稱號。
大哥這個角色,你做的配不配呢?也在如何吃魚這上頭。
實在太忙,急著散席的話,那就挑一根青菜葉子蓋住魚眼,喊一聲:“一概不說,大家一起幹。”
這就算大哥發號施令了,大家隨意吃魚,就該上湯上飯,準備撤席了。
如果弟兄們沒多忙的事情,今兒就是專門喝酒消遣的。
那好辦,大哥發號施令之初,不是青菜葉子蓋魚眼,而是自己先喝魚頭酒。大哥喝一個、三個不等,肯定喝的是單數,絕不會喝兩個、四個。但一般都會喝三個。
繼而,大哥發令,頭三尾四肚五脊六撥浪七,尾叉各加一。
什麼意思?魚頭對著大哥,已經喝了三個。
尾巴對著誰,頭三尾四,就該喝四個。魚肚對著誰,喝五個。脊背那邊的人喝六個。誰特愛吃魚,呼啦啦將一面吃完,讓與翻身呢,那你喝七個。
尾巴開叉很大,尾巴朝著的兩個人,頭三尾四麼,喝酒數是四加一。
這只是其中的一種吃魚方法。酒席上,吃魚方法還有很多。
基本都是輩分最大,或者大哥發言。其他人,如果沒等長輩或者大哥發言,就動筷子的,比同撥浪七,直接喝七個。小酒量喝七個酒直接趴下,叫你吃魚?屁也吃不成。這是教訓、整治不懂規矩的。
看吳公鼎這個大哥是否鎮得住眾位,只需要看他讓大家怎麼吃這條魚?
昆布耆老吳舉站立起來,對眾位說道:“鯉魚躍龍門,躍上龍門,魚就化而為龍了。既然是這樣,我們就來個鯉魚躍龍門的吃魚法。”
下面眾位兄弟及湯荷娘不免驚奇,左右兩桌也都靜聽所說。
吳舉說他的酒令:“既然魚頭對著我,我先喝下三杯。第一杯酒,敬首立市廛的神農大帝。”
他說罷,將手中斟滿酒的杯子聚過額頭,往空中一酹。自己再滿飲一杯。
第二杯酒,敬九泉之下的商人販夫祖先,庇佑我等無往而不利。說完,將身形低俯,酒杯放在膝蓋高低位置,往地上酹下一杯。自己又滿飲一杯。
第三杯酒,敬在座的各位父母雙親,生育了我等,叫我們情意相投,結為兄弟。說完,轉身面向神龕,又從腰間往地上酹下一杯。自己又滿飲一杯。
只是這三杯酒,滿屋子人頓時鴉雀無聲,十分敬服。
繼而,吳舉朗聲說道:“二弟安漕通、三弟李秀兜、四弟尤通寶、五弟張平危、六弟文走霹、七弟漆雕平復、八弟冉雲華、八弟媳湯荷娘,大家一起,隨我連幹三杯。一起躍上龍門,不再單個一一敬來敬去。”
眾人嘩啦啦站立,侍女忙不迭斟酒,一起連幹三杯。吃魚的儀式結束,吳舉將筷子挑起一根青菜葉子,蓋住魚眼,口稱:“一概(蓋)不說。”
繼而,他隨意挑一坨魚肉,表示已經可以開吃。大家紛紛舉起筷子,來吃魚肉。
這時候,冉袞與大哥一使眼色。吳舉端起酒杯,冉袞也端起酒杯,拿個酒壺,先到兒子冉鵬這一桌敬酒。
敬到冉鸝這裡,看她臉色黑沉沉烏雲密佈,冉袞和藹地玩笑一句,企圖叫她改換臉色:“丫頭,高興點,今兒這麼多伯伯到家裡相聚,多快活呀。”
哪裡知道,冉鸝卻“唿”一下站起來,大吼道:“我就知道你看我不順眼,哥哥那麼晚才趕到家,你咋不吵他?我不吃了,也不喝了。”
說完,她好像中了魔似的,箭一般飛跑出去。
這吼叫的啥,自己心裡有鬼,看什麼,想什麼,都極其敏感。她爹只不過簡單提醒一下,就引發如此讓人目瞪口呆的反彈,叫人無法緩過氣來。
冉鵬一看,簡直莫名其妙,怒道:“小鸝,回來。看我去把她拎過來。”
尤統挨著他坐,一把將他拉住。王宣娘也趕緊死命扶住他,說道:“你不要動,你出去說不定能打起來。冷靜一點,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