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端午早過了半月多。
村外大楸樹下,小溪邊,望雲端在收拾小船。
準備帶家人到附近一處溪水中玩耍。順帶到蓬萊城,看看是不是有訊息。畢竟從隆慮遷來這裡,如果老大考中,也無人能知會。
長孫高興得很,圍在身邊,像小鳥般歡快,嘁嘁喳喳。
望雲端專心弄船,哪裡顧得別個。
忽然,長孫跑來喊起:“爺爺,爺爺,有人來了,說是找你的。”
望雲端站起來,撣撣塵土。舉目一看,駭得他三魂出竅。
你道是哪個?居然是衛縣縣令陳哲,就站在跟前。
這可如何是好?望雲端被陳縣令堵個正著,無處躲藏,心下焦躁。
哪知道陳縣令到他跟前,衣服也不整,翻身就拜,淚流滿面。
這倒是怪了哈,驚得望雲端張嘴結舌。不知道他這是怎麼了。
趕忙將縣令老爺扶起,問他情由。竟然是看過寶鏡,發生了一系列事情。現今辭官不做,到處尋找望兄,想拜師,跟著做販賣。
這麼回事啊。遠方貴客來了,還等什麼。急忙讓到家中,喊來萇卜曲,一起陪著陳縣令說話。指揮老伴、媳婦們整菜,擺起酒席,為陳縣令遠道而來接風洗塵。
範朱公卻不在家。清明過後,就帶了兒子回老家潭州瀏陽,辦些錫錠,運蓬萊貨賣。往來大約兩個月,此時還不該到家。
他們新建的販望村,村後依著平山,村前就是平山河。順河而下,三十里就是渤海。
酒席擺起,一面用酒,一面聽陳哲講起他的酸楚。
陳哲,字智之,鄭州管城縣人,大曆二年生(即公元767年),三十六歲。家中行六,也稱陳六。貞元十一年明經科及第,時年十八歲。
輾轉地方,為官十八年,朝中無人,建樹不多,止於衛縣縣令。
自打正月初七寶鏡明示家醜,次日即休了婬妻,辭了主薄,續娶丫鬟田珠。升堂審問陰氏、卜塗賜、萇南鄉、費卦師、王舵等人。
因寶鏡有顯現,他們無法抵賴。陰氏殺人,雖未致死,行為惡劣。判流刑三年,原地戴枷服役,杖七十。
卜塗賜謀人財寶,雖未得逞,性質嚴重。判徒刑二年,原地戴枷服役,杖六十。
萇南鄉忤逆養父,與奸父**合謀,致使萇家遭禍。判徒刑一年,原地戴枷服役,杖五十。
費卦師耍奸弄巧,助紂為虐。判罰沒所得,杖五十。
王舵貪人寶物,搬弄是非。判笞刑,荊條抽臀四十。
案子瞭解,具狀上呈。
到端午一過,遞交辭呈,以奉孝老父為由,請求返回原籍。得吏部照準,結了職田米,帶了田珠、子女,回了管城縣。
為了生計,終究要有事做。就想起望雲端、範朱公、萇卜曲等人做販夫,何不尋找,拜師從商。這就告別家小,往來查訪。
又回到衛縣朝歌城,找到萇春花,看了書信地址,知道了三位遷居蓬萊。
哦,那些惡人得到了判處,還不錯。
萇卜曲聽他說完,不免又一通落淚。畢竟數十年經營的家業家室,就這麼煙消雲散,心中滋味,實在難過。
就留陳哲逗留,讓他慢慢了解販竹、販昆布的路數。望雲端將船弄好,又帶他到了海邊看景,嚐了蓬萊小面。
到了城中,並未發現有長子望高之得中的訊息。望雲端難免悵惘若失,到了家中,就與老伴商議,準備進京找找兒子。
陳哲以為,無需進京,修一封書信到隆慮老家,自然知道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