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為人處世總是喜歡自以為是,別人的觀點他從來都聽不進去,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在人群當中,自以為是的人最喜歡的就是高談闊論,但是真正佩服他們的人並不多。這樣的人自然也不會有多少朋友,因為沒有人喜歡高傲自大的人,這樣的人通常活得孤獨而失敗。趙明和王陽在同一家廣告公司做文案策劃,他們是部門裡面兩個業績比較好的員工,所以很受公司的器重。
但是這兩個人的工作風格完全不同,當趙明有了一個好的創意之後,他會不斷地徵求大家的意見,從而進行相應的修改,直到滿意為止。有時候,他向別人徵求意見,人家就對他說,你做得已經非常好了,不用再改了。但是趙明仍然非常誠懇地請求別人提些意見,所以同事們都非常喜歡他。
王陽則完全不同,他的創意從來是不許別人更改的,因為他覺得別人的更改有可能破壞了他作品的風格和完美,即使客戶對他提出意見,他也會極力反駁。
有一次,一個做房地產的客戶對王陽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說他應該按照這個方式改一改。
誰知王陽當場就反駁說:“你到底做沒做過這一行,廣告如果像你說的那樣改,根本無法吸引消費者,怎麼能形成廣告效應?”原本客戶是帶著好脾氣來商談的,一見王陽不接受自己的意見,就乾脆對他說:“您是高人,我們請不動您,找別人總行吧?”於是本來談好的一筆單子就這樣丟了,也讓公司損失了一大筆生意。
後來,王陽又出現了幾次得罪客戶的情況,公司覺得這樣下去實在不行,所以就把王陽辭退了。儘管王陽的業務很優秀,也曾經為公司作了不少貢獻,但是因為他太自以為是的做人態度,最後只有被辭退的結果。自以為是的人通常有點小聰明,他們有一種高於他人的優越感,好像這個世界上誰也不如他。這種人不但在行為上讓人非常厭惡,而且在他們的心裡也不尊重別人。
尊重是相互的,如果你不尊重別人,怎麼可能指望別人去尊重你呢?所以,這樣的人最終還是會被大家排擠,落得一個懷才不遇的下場。
擁有真正智慧的人,無論自己有多麼多的學問,都會謙虛地向他人學習,並且尊重每個人的看法。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過於常人的優點,而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卻只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沒有看到別人的優點,所以才會高傲自大起來。韓鐵龍和武邢東是一個市裡的知名武術大家,他們都曾拜訪名師習武,二十幾歲就成名於江湖。在成名之後,韓鐵龍在一家武館任教頭,帶領一些徒弟習武,也不斷提高自己的武藝。而武邢東由於生在官宦世家,所以對生計不用發愁,整日糾結一幫江湖朋友,專以習武為業。
久而久之,武邢東就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了。當時與他交過手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失敗而走的。可是韓鐵龍沒有和他交過手,他覺得自己的本領一定可以戰勝韓鐵龍,於是找到他非要比試不可。
其實韓鐵龍是一個不愛惹是生非的人,因此儘量躲著武邢東。但武邢東緊逼不捨,他只好答應比試。
在比武的時候,武邢東招招都下了狠手,韓鐵龍閃展騰挪,處處謙讓。最後韓鐵龍故意賣了個破綻,讓武邢東贏了比賽。
武邢東當時非常得意,這下他終於成了方圓百里的一等高手,於是回家之後就大擺筵席,邀請朋友慶祝這一勝利。
在席間,大家推杯換盞吃得很盡興。突然席間有人小聲地嘀咕:“武少俠的頭髮怎麼掉下來一綹?”後來大家口口相傳,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武邢東發現大家的神情不對,就問身邊的親信,親信告訴他他的頭髮掉下來一綹。
這個時候,武邢東才發覺原來在比武中韓鐵龍已經把他的頭髮在不知不覺中削掉了一綹,可是他毫不知情,還在這裡大肆慶祝,因此備覺羞愧。自以為是的後果往往就是自取其辱,這樣的人終究會因為自己的短見而受到教訓。如果你一開始就有了自以為是的心態,那麼就一定要想辦法克服掉。
因為這種心態意味著你已經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也就意味著你不能客觀地看待事實了。所以,要想建立良好的人脈和事業,就必須要學會謙虛做人,千萬不能自以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