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沈袂唱詞,庭蘭作曲兒,年昇和師妹他們跟著師傅的詞曲兒,進行了一場武舞表演,因是除夕之夜,看客不少,司徒夫人看著表演的他們,想到司徒明月,心中很是感動。阿福站在一邊,看著夫人又感動又有些難過的神情,趕緊遞上一杯茶。
晚上,大堂裡,所有的梨園坊的人聚在一起,沈袂帶著一眾梨園弟子跪在地上,
“祝大師孃,葉婆婆福壽延年,健健康康。”
司徒夫人和葉婆婆笑著扶起他們,沈袂扭過頭,看著徒弟們,道,
“除夕佳節,大師傅不在,你們還記得她說的要多總結自己一年裡的得失嗎?”
“記得!”
沈袂點點頭,看著司徒夫人,司徒夫人拿出信,阿福接過信讀了起來,司徒明月在信中安慰了司徒夫人,沈袂和庭蘭,讓司徒夫人和葉婆婆養好身體,好好照顧自己,叮囑庭蘭和沈袂好好料理梨園坊,全方面的教育徒弟們,自己不會的,花錢也要教他們,她會在宮裡支援他們,期待著與她們相逢的一天。
沈袂落下淚來,庭蘭攬過她的肩,沉默不語,讀完信後,沈袂振作精神,帶大家開始擺桌吃飯,站在梨園坊的朱門前,可以聽到裡面傳來的陣陣歡歌笑語。一魄溫柔的坐在梨園坊的房樑上,享受著大家的開心。
皇宮大殿裡裡,觥籌交錯,皇家也在享受著這場除夕家宴,韋貴妃等其他妃子都伴在君王一側,司徒明月和武如玉坐在下面,不知道為什麼,司徒明月感覺武如玉和自己沒有以前那般親厚了,但是和以前也沒有什麼不同,但是感覺變了,司徒明月揀了一塊武如玉喜歡的糕點到她面前,武如玉也只是禮貌點頭示謝,她平時雖然也這樣,到司徒明月還是感覺到哪裡有些不對,司徒明月放下筷子,讓自己不要再想,子時過後,就是禮宴時間,會有大型的歌舞表演,司徒明月很是期待,因為今天的舞會會以儺戲開始,這讓司徒明月很是好奇,她還從來沒有試過儺戲,太宗看到她充滿期許的目光,道,
“你們看臺下,有一個舞痴已經眼巴巴的等著舞會了。”
所有的人說著太宗說話的方向看去,司徒明月也不露怯,起身行禮笑道,
“這樣大好的時節,大好的舞會,臣妾自然期待非常。”
太宗大笑,命下面的人開始,司徒明月看了一眼李治,李治衝她點點頭,司徒明月笑了,扭過頭去繼續等待舞會,不一會,盛大的舞臺上,一群帶著面具的人出現了,
儺戲起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氏驅儺活動,漢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濃厚娛人色彩和戲樂成分的禮儀祀典,儺戲是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情節特色都惟妙惟肖,劇目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正本戲,多屬於巫師作法事必須唱的,這類劇目宗教色彩濃,情節簡單,戴面具演出,多唱巫腔。
今天台上的唱的就是正本儺戲,二是儺堂小戲,在儺壇和高臺均能演出,這類劇目宗 教 色彩淡一些,世俗及娛樂成分較重,常在法事程式中的“唱戲“部分演出,表演有一定的程式,唱腔有一定的變化,最後一個是一些被稱為“外臺戲“的戲,這類劇目戲曲化程度較高。儺戲劇目一般是唱多白少,但也有一些白口戲。演出時大多以各地方言為主,生動又樸實,這些都是司徒明月以前研究的,卻從來沒有真正看過,看著下面帶著面具舞動的人覺得甚是有意思,她高興的只給武如玉看,武如玉也只是點頭微笑,司徒明月愣了愣,卻又不知道怎麼說,和陛下等人過完宴會,回明月閣的路上,李治突然攔住了她,把一個精緻的瓷酒瓶遞給她,司徒明月接過來,
“這是什麼?”
李治搖搖頭,說,
“回去喝一點,這是我在宮外逛的時候發現的一些民俗,這裡面裝的是屠蘇酒,恭喜你,長大一歲。”
司徒明月看著他,
“那你喝了嗎?”
李治又搖搖頭,司徒明月笑道,
“那只有我自己長大一歲嗎,這我可不幹,你也得喝,”
說完,把酒瓶擰開,用瓷瓶的蓋子盛了一些遞給李治,李治看了她一眼,司徒明月搖搖頭,說,
“快喝。”
李治莞爾,接過酒一飲而盡,司徒明月把蓋子拿回來蓋好,
“我回去也會喝的,你收到我的蓮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