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所喜歡的,不僅僅是可以勝任本職工作的員工。他希望自己的下屬可以充分施展才智、發揮熱度,為自己帶來驚喜、為企業增加效益。在領導看來,一個積極主動、對工作充滿熱情的員工,不論在哪個崗位上都會脫穎而出,這樣的員工才是值得重用的。
你有沒有意識到?在實際工作中,做好本職工作是必需的,但要想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自己開創出更多的機會,分外之事就不可不管了。
誠然,職責範圍以外的事我們沒有義務去做,但換個角度想一想,有哪個老闆不喜歡“勤快”的員工呢?所謂能者多勞,同樣,多勞你亦會有很大機會成為“能者”。在職場上,率先主動是老闆備受看重的一種職業素養。它能使人看起來充滿幹勁,使人變得更具挑戰性,更加積極,無論你是一名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度,都能令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老闆、委託人和顧客都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
所以,那些聰明人大多會選擇自覺自願地去“多做”,雖然這樣可能會佔用他們一些休息時間,但他們知道,每天多做一點,自己就會與周圍那些尚未行動的人形成鮮明對比,這已然在競爭中佔據了優勢。這種意識會使我們在任何一個領域、一個公司均獲得大量的成長機會。
毋庸置疑,社會一直在發展,大多公司也一直在成長,個人職責範圍也隨之擴大。所以奉勸大家,不要總是以“這不是我的分內工作”為由,逃避責任,當額外的工作分配到我們頭上,不妨將它視為一種機遇。
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這就是一次機會。機會總是蘊含在難題之中。當顧客、同事或者老闆交給你某個難題時,也許正是為你創造了一個珍貴的機會。對於職場人士而言,公司的組織結構如何,誰該為此問題負責,誰應該具體完成這一任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問題解決。
所以,下一次,當顧客、同事和你的老闆要求你提供幫助,做一些分外的事情,而不是讓他人來處理時,愉快地接受吧!努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譬如,“我就是這件事的責任人”,“幫助他們的同時,我也能學到東西”。
我們在工作中應形成這樣的認識,每天多做一點,初衷或許不是為了獲得報酬,但我們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維斯布洛克一生的轉折點是由一件小事情引起的。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師走進來問他,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手頭有些工作必須當天完成。
維斯布洛克告訴他,公司所有速記員都去觀看球賽了,如果晚來5分鐘,自己也會走。並表示自己願意留下來幫助他,因為“球賽隨時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須在當天完成”。
做完工作後,律師問維斯布洛克應該付他多少錢。維斯布洛克開玩笑地回答:“哦,如果是別人的工作,我當成是幫了一次小忙。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約800美元吧。”律師笑了笑,向維斯布洛克表示謝意。
維斯布洛克的回答不過是一個玩笑,並沒有真正想得到800美元。但那位律師並沒有把它拋到腦後。6個月之後,在維斯布洛克已將此事忘到了九霄雲外時,律師卻找到了維斯布洛克,交給他800美元,並且邀請維斯布洛克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現在高出800多美元。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一點事情,最初的動機不過是想幫人應急,而不是金錢上的考慮,但結果他不僅為自己增加了8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一個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
一個聰明人,絕不會抱有“我不得不為別人做什麼”的想法,而是時常在想:“我能為別人做些什麼?”平庸的人大多認為,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就可以了,但事實上這遠遠不夠,尤其是對於那些謀求事業上更大發展的人來說更是如此。一個職場人士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做得更多、更好。
倘若你是一名物流公司管理員,也許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任務完成以後,仔細檢視一下發貨清單,或許你會發現一個與自己的職責無關的未被發現的錯誤。
如果你是一名速遞員,除了保證信件能及時準確到達,也許可以做一些超出職責範圍的事情……這些工作也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責,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於播下了成功的種子。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也許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回報,這時不要氣餒,應該堅持,應該一如既往。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回報是晉升和加薪。除了老闆以外,回報也可能來自他人,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表現。
多做一點不僅播下了你加薪或晉升的希望,而且你能從中學到更多,積累更多,以使自己更強大,走向更高的層次,而我們付出的只是一點時間,難道你覺得這不合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