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們遇到過很多的等待。等待無時不在,從兒時等媽媽回來做飯,中年時等公共汽車上班,老年時等兒子探親。“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人人都有過這甜蜜中焦急的等待。還有等待下課,等待放學,等待回家;等待久別重逢的朋友,等待被延誤的飛機,等待明星的演唱會;等待春節的團聚,等待金榜題名,等待貴子的來臨……等待中有歡樂,有憂慮,有無可奈何,有迫不及待,它們中間滲雜著人間百味,還不知不覺中讓人們學會了忍耐、寬容、選擇、拒絕的果斷、守時、守法和守紀律,並且讓人們倍加珍惜得來的機遇與成果。正如人們常說的“必須懂得等待”。
等待也是一門科學,而並不是對效率的謀殺。
從1995年開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合作,開始對中國也是世界上僅有的4個野駱駝分佈區進行調查,透過5年考察,6進羅布泊,於2001年2月10日向世界宣佈:在中國青藏高原的北部沙漠鹽鹼地帶發現野生雙峰駱駝。
為了讓老百姓在電視上看到這些珍稀動物,中國中央電視臺組織考察隊,前往那個地帶進行拍攝。
2001年4月11日,考察隊出發,選擇紅柳溝作為“守拍”地點。因為這裡有方圓幾十公里內惟一的水源,而且植被茂密,沒有發現狼等野駱駝的天敵。他們在這裡尋找了很久,沒有發現野駱駝曾在這裡出現過的蹤跡。最後,他們發現,這裡曾經有人放過羊。野駱駝的嗅覺特別靈敏,在人活動的地方,它們不會出現。
於是,考察隊只好放棄紅柳溝,另尋“守拍”地點。後來在庫姆塔格沙漠腹地一個叫兔子溝的地方發現了野駱駝的蹤跡,就在這裡紮營留宿。
為了不讓野駱駝發現,他們藏在掩體裡,不敢說話不敢動,只能趴在那裡,悄悄地喝點水,吃點東西。這裡不僅酷熱、乾燥,而且連動物也很少出現,再加上自己不能活動,不能說說笑笑,時間的難熬,可以想像。這樣熬了一分鐘又一分鐘,一小時又一小時,一天又一天,野駱駝仍然沒有露面。
在兔子溝紮營後的第7天19時,觀察人員準備離開掩體回營地,因為按常規,野駱駝在這時應不會外出找水喝了。但就在這時,考察隊員在最後一個尚未收拾的拍攝機的鏡頭上發現了約2公里外的一個小黑點,一峰大的雄性野駱駝。這峰野駱駝也許發現了考察隊,沒有繼續向前走進河谷喝水,慢悠悠地走了。當晚,考察隊員們既興奮,又擔心,生怕野駱駝因發現人跡而不再出現。幸虧,他們想到了一些例外,即野駱駝在有些特殊情況下也不怕人。1995年5月12日,他們中的一些成員曾經在最近時僅距野駱駝30多米處對兩峰野駱駝進行了觀察。因為那是一對母子,小野駱駝剛剛生下來,體毛尚有些溼潤。為了保護新生兒,母野駱駝也就只好準備“從容就義”了。他們分析,野駱駝一般7天喝一次水,他們正好等候了7天,此處是方圓幾十公里內惟一的水源,只要此處有野駱駝活動,即使它們發現有人,也必會前來喝水。這樣,在第二天,考察隊清晰地拍攝到了8峰野駱駝的活動,並觀察到了另一群共有10峰的野駱駝。他們本想再拍一次,又苦苦等待了5天,但野駱駝再也沒有出現,估計它們已經另外找到了水源,再也不到這個出現了人的地方來喝水了。看來,我們人類的確是太可怕了。
在很多時候,在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場合,等待可能是惟一的辦法。你覺得這是在空耗時間而失去耐心,那麼你只能縮回空空的雙手“快速”地離開,也許就像攝像機鏡頭上那個模糊的黑點一樣,收穫正是在你離開的一剎那姍姍來遲。
因此,善於等待同樣也是重要的,成功者,往往也是善於等待者,等待,誰都可以感受到,體會到,然而等待的結果的美好只有用心的人可以體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