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到時辰該出發了。[燃^文^書庫][].[].[com](燃文書庫(7764)”
“知道了。”王勤應了一聲,將一疊面值一千兩的“海漢銀票”和雙方的交易文書小心翼翼地放進厚紙夾袋中,再裝進了小小的花梨木公文箱裡,合上箱蓋。這種扁扁的方形檔案箱是他在“海漢發展銀行”開戶所獲得的贈品,箱子背面還刻有獲贈者的名諱。
按海漢人的作派,都是將需要隨身攜帶的各種檔案、票據放在這種形狀的箱子裡,以避免受到汙損。王勤便見過海漢駐廣辦的施總和何總外出時都提著類似形狀的箱子,看起來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派頭。不過海漢人的箱子似乎並不是木頭所制,而是銀光閃閃有點像銀子打造的,但份量卻似乎很輕的樣子。
王勤當然會不知道這個牌子的鋁鎂合金公文箱是出自哪裡,價值幾何,但即便以他這17世紀的眼光,也能夠感覺得出海漢人的這種隨身裝備逼格十足,因此在得到這個贈品之後,王勤便也開始有了隨身攜帶公文箱的習慣。
王勤提著公文箱出了院子,回頭對管家叮囑道:“若是有人到訪,就說我去海漢駐廣辦了。”管家連忙點頭應下。
兩個月之前,王勤代表惠州“海豐號”商行與駐廣辦談成了礦石換海漢商品的買賣,“海豐號”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了惠州府行情第一的商行,當地的達官顯貴紛紛找上門來,託請“海豐號”代為購買市面上極為緊俏的海漢商品。按照海漢人的要求,“海豐號”組織運力向勝利港運送了兩批共四船以礦石、錫錠、鉛錠為主的貨物,並換回了大量的海漢玻璃器,在惠州地面上賺了個盆滿缽滿。據王勤自己的估算,“海豐號”在這兩次交易中所獲的利潤起碼有近萬兩銀子。
在此過程中功勞最大的王勤,也因此得到了大老闆的嘉獎,在廣州城內購置了一個小院作為他的落腳之處,從此以後他也不需再在客棧長期包房了。王勤個人的待遇也有所提高,他甚至有餘力在廣州僱傭了幾個下人,還用了幾百兩銀子從珠江的花船上贖買了一個清倌人,生活水平相比以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王勤當然很清楚自己今日的享受是從何而來,因此他跑駐廣辦的頻率比以前更勤了,就算沒什麼事情,至少每隔三五天也會去登門拜訪聯絡一下感情。海漢人為什麼要每月從惠州進口錫礦鉛礦,王勤不知道也沒興趣打聽,但只要海漢人還有這方面的需要,“海豐號”就能源源不斷地從勝利港採購到更多的海漢商品,獲取豐厚的利潤。
自從駐廣辦推出了廣州勝利港兩地間銀錢通存通兌的業務,王勤就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駐廣辦訂貨時直接將銀子交給海漢人,然後拿著海漢人開出的銀票去勝利港提貨就可以了,這樣就避免了上萬兩銀子跨海運輸可能會出現的各種風險,而且這銀票是記名可掛失的,就算是不小心遺失甚至是遭人搶劫,王勤也不用擔心遭受實際的損失。
最讓王勤覺得方便的是,由於“海豐號”與海漢人之間的交易都是放在廣州結算,平時有大量的現銀週轉,要是放自己家裡恐怕晚上連覺都睡不好,而放在海漢人那裡,卻感覺要放心得多。駐廣辦那幫護院的後生,一個個都是龍精虎猛,而且用的全是海漢造的火槍。王勤聽一個相識的老闆說過,海漢人這火槍據說比官軍裝備的魯密銃還厲害,整個廣州地面上也只有與海漢人關係密切的“福瑞豐”才能買到海漢人制造的火槍。有這麼厲害的護衛,王勤自然是放心大膽地將“海豐號”名下的現銀都存放在了駐廣辦裡。
王勤乘坐的小轎從大東門出了廣州城,順著大路往東走了不遠,便到了駐廣辦外面。
如今的駐廣辦不僅僅只是大門口門庭若市了,就連後門也停著一大堆轎子和馬車。兩個月之前,海漢人在駐廣辦院子的後面加蓋了一圈院落,並掛出了“海漢發展銀行”的招牌。從那時開始,駐廣辦的後門也變得熱鬧起來,不僅有了轎伕和馬車在這裡攬客,有了來此尋事做的力工,而且附近還出現了一些販賣熱食的小攤子他們的生意物件當然不是駐廣辦裡的有錢老爺們,而是在這裡等活兒的普通民眾。
王勤下了轎子之後,便碰到了一位熟人:“這不是馬掌櫃嗎?幸會幸會!”
王勤在廣州待的時間長了,地面人脈也漸漸熟了,這位“永豐布行”的馬掌櫃他自然是認得的。據說“永豐布行”是海漢人的頭號布料供應商,海漢人從大陸所採購的布料當中,超過八成都是由“永豐布行”供貨。而且海漢人對布料的需求量極大,王勤也不太明白他們買那麼多的布料回勝利港幹嘛,難道是做成衣服再賣回廣州不成?
馬掌櫃笑嘻嘻應道:“王老闆,又來取銀子了啊!要不要先替你叫幾個力工等著,過會兒好幫你抬銀子出來。”
王勤也笑著應道:“馬掌櫃真是愛開玩笑!鄙行這點小買賣不過養家餬口而已,哪能與馬掌櫃相比,見笑見笑!”
這處新蓋院落在大門外立著兩尊一人高的石貔貅,門口上方掛著黑底金字“海漢發展銀行”門匾,大門兩邊還站著黑衣黑褲的門衛。守門的護衛人員見這兩人手裡都提著自家贈送的花梨木公文箱,便點點頭示意他們自行入內。
院內分為了北、東、南三塊區域,中間是小小的天井。南邊是辦理一般銀錢存取業務的“營業室”,五千兩以下的銀錢存取都可以在此辦理。南邊是“高階營業室”,負責處理超過五萬兩的銀錢存取業務,不過王勤倒是一次都還沒進去過。北邊則是“特別事務處理室”,專門處理客戶所遇到的各種麻煩,比如銀錢的成色糾紛、銀票掛失等等。為了防止第一次上門的客戶摸不著頭腦,在天井裡還專門立了一塊指示牌,簡要說明了三個區域的不同功能。
兩人都不是第一次來這裡辦事了,輕車熟路地去了正南面的“營業室”辦理手續。“營業室”裡的佈置也很簡潔,一道黑色的大理石櫃臺橫貫屋內,將整間屋子隔成了兩部分,而櫃檯後方有兩名海漢的工作人員正在為商戶分別辦理業務,其中一位商戶面前的櫃檯上有一個開啟的木箱子,裡面滿滿都是銀錠,少說也有兩三千兩之多,看樣子是來存錢的。除了櫃檯上正在辦理手續的客戶之外,屋裡還有幾個人在等著,看樣子一時半會兒還輪不到他們。
兩人入內之後,立刻便有小廝過來帶他們到旁邊的休息席就座,然後很快送上了熱茶和點心,併發給他們兩塊號牌。王勤拿起號牌打量一下,轉頭問道:“馬掌櫃,這上面標註的數字是何意?為何你是甲七,而我是乙四?”
“王老闆最近沒來這邊辦事吧?這是海漢人立的新規矩。”馬掌櫃向他解釋道:“這是方便大家排號,等輪到你號牌的時候,自會有人來通知你。這樣大家可以坐著慢慢等,也不怕亂了先後秩序。”
“原來如此。”王勤一點便透,點點頭讚道:“海漢人做事的確講究章法,細處可見一斑啊!”
果然“甲字號”櫃檯的前一名客戶辦完手續離開之後,便有小廝大聲唱號:“甲五號的客人,請到甲子號櫃檯辦理手續!”
等了約莫半柱香的工夫,便輪到了王勤的號,王勤起身來到櫃檯前,將公文箱開啟,拿出銀票遞了過去:“在下要兌換八千兩現銀。”
“請稍等。”那名辦事員接過銀票查驗一番之後,寫了一張單據,然後讓王勤簽字畫押。
王勤簽好單據之後,那名辦事員便拉動座位旁邊的一根垂索,很快便有人過來拿走了那張單據,片刻之後有人用平板小車推著幾口箱子出來了。
“海漢銀,每錠一百兩,共八十錠,需要查驗成色嗎?”辦事員問道。
“不用了。”王勤對於這裡發出來的銀錠成色十分放心。最開始幾次取現銀的時候他還有點擔心,要求查驗,辦事員都是當面用銀剪子隨機剪開銀錠,事實證明海漢人的銀錠成色比市面上的大多數雜銀更好,與官銀同屬一個檔次。